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闪耀国际领奖台的中国“星”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12-30


  年初,一篇关于李佩先生的人物报道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大家盛赞她为“中关村最美的玫瑰”“最后一位真正的贵族”,津津乐道于她的传奇人生。在李佩先生华丽隽永的各种精彩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的,是关于她在中关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邀请“老伙伴”办起的“中关村大讲坛”,因有自行车撞倒老教授气愤不已……

  其实,科研人员这个群体一向低调,生活中看上去毫不起眼,却可能在世界前沿出类拔萃——这些科学“星星们”套上白大褂、钻进实验室,可以不眠不休、沉浸其中;穿起礼服、站上领奖台,也可以侃侃而谈、魅力迸发。

  纵览2016,中国科学家在各个领域都收获了累累硕果。虽然缺席诺奖,但却也在其他国际领奖台散发着熠熠星光,有不少则填补了该奖项的国内空白。

  时值年末,我们撷取沧海一粟,选取了十多位在2016年走向国际领奖台的科学家。

郝吉明

荣誉: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

  2月,凭借在空气污染控制领域的卓越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荣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颁发的2015年度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Haagen-Smit Clean Air Awards),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该奖的科学家。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用于表彰在学术研究、环境政策、科学技术、公共教育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对改善全球和区域空气质量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个人,是国际空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奖项,本年度共有4位获奖者,自2001年成立以来共授予44人。

  “自从我考进清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1965年从山东考进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读书,郝吉明把他最好的青春岁月和少年的壮志都留给了清华;1970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该校工程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的时候被公派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继续深造;1984年底学成归来继续在清华执教,一直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40年。

  郝吉明是清华大学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美国回校任教的博士,也是清华大学首个开辟大气方向的教授。他致力于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全国酸雨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划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到了主导作用。他还主持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了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并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了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

  (编者注:本文只节选了与清华有关的段落。)

编辑:苑苑

 

2016年12月30日 14:53:1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