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清华师生打造“会飞的盒子”落地巴东石马小学

为偏远山区孩子圆上学梦

来源:人民网 2016-10-28 郭婷婷


  27日下午4点30分,秋日的高山小镇野三关飘着小雨寒意初显,10名清华大学师生走进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石马小学,查看“会飞的盒子”项目实施情况。石马小学“会飞的盒子”项目当日举行了竣工典礼。

  “会飞的盒子”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公益项目,由“免费午餐”等多个公益项目的发起人邓飞团队提倡,旨在为贫困地区上学路途遥远的中小学生提供模块化宿舍,让他们的上学路不再如此艰辛。

  石马小学“会飞的盒子”由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建筑、土木专业学生历时3个月设计完成,赠予当地学生居住和教学使用。除了可以满足日常居住需要之外,它还配备了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能够极大地解决当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的现状,并为学生们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

  “石马小学是除了县城小学以外为数不多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现有学生110名,教职工13人,住宿生近70人”。校长张丽芳说,学校始建于四十多年前,四栋上世纪建成的简陋的建筑,需要保证一百多位师生的学习与生活,最困难时,老师把自己的宿舍腾出来给孩子们住,10多个人挤在本来就不宽敞的屋子里。大山的冬天,多日的降雪经常能没过脚踝,大家只能一起围坐在小小的图书室里烤火取暖。可哪怕条件再苦,这里也是孩子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上学路途再远,也挡不住他们求学的脚步。

  石马小学“会飞的盒子”是全国第三座,这次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木建管系师生团队进行设计和运营,河南兴安新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出资和修建,巴东县人民政府配合。巴东县委常委、野三关镇党委书记邓亚敏介绍说,“会飞的盒子”承载着青基会的爱心、清华学子的责任、山村小学生的梦想,即将飞到孩子们身边。一楼为多功能教室,二楼为学生宿舍,竣工后将满足学校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盒子的方案设计历时三个月,期间共经历了4轮8个方案的讨论”。项目主创设计团队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周皓介绍说,石马小学的操场场地非常有意思,正当中有三棵挺拔的翠柏,划分了篮球场和盒子这边的空地,于是在盒子能满足基本住宿功能的同时,就萌生出要为孩子们的活动拓宽“场地”的设计概念,把建筑融入到了场地当中,它们的空间是流动的,活动也是彼此渗透的,既有了多功能教室的功能,孩子们也会乐于在它附近玩耍。

  在项目团队成员、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大三学生张炽表示,“会飞的盒子不只是学生宿舍那么简单,它更是一个公益事业的载体,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已经到位,将在盒子竣工之后添置多媒体教学及孩子们日常生活的设备。”

  据了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会飞的盒子”专项基金已在贵州、湖北、云南、四川、江西五省投入实施,募集到来自全社会的善款523余万元,将覆盖11所有需要的小学,预计扶助800余名儿童免于异常遥远的上学路途奔波。

编辑:苑苑

 

2016年10月31日 15:06:0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