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感受女排精神——与国同梦想,有我中国强
来源:中青在线 2016-9-6 慈鑫
9月5日下午,中国女排“清华行”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举行,2000多名清华师生在与中国女排队员们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既聆听了女排队员们对女排精神的诠释,也与中国女排队员们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近两个小时的活动,给青年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女排精神”课。
在半个月前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令全国上下备受鼓舞。当天下午,中国女排应邀走进清华大学,与大学生们分享身为中国女排一员的经历、体会、感悟。
当天下午4点,中国女排抵达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此时,体育馆外已经聚集了无数大学生,他们为女排姑娘们欢呼。体育馆内,2000多名清华师生也向走进会场的中国女排12名队员报以热烈掌声。
在现场主持人一一介绍“惠若琪、袁心玥、朱婷、杨方旭、龚翔宇、魏秋月、张常宁、刘晓彤、徐云丽、林莉、丁霞、颜妮”等中国女排队员的名字时,掌声和欢呼声响彻整个体育馆。
在首先开始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国女排队员们分别接受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云浩和公管学院研究生蔡丹阳的采访,向大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国女排的故事和各自对女排精神的感悟。
队长惠若琪表示,“困难和挫折,它会成为你的财富,它没有解决之前叫困难,解决之后叫经历。”
魏秋月表示,中国女排精神的基础是实力,作为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老将,魏秋月感受到了现在这支中国女排实力的回升,包括“网前的快攻、后排的小球都有突破。队伍全方位都有好的发挥。”
老将徐云丽则发现,“比赛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没有感觉到压力大,因为队员彼此之间都是互相鼓劲。”
年轻队员张常宁对“两点换三点”阵容转换的总结是,“上去的队员必须敢打敢拼,敢出手。”
女排队员们的讲话引起了清华师生们的强烈共鸣,清华超算团队的王邈与女排队员们交流了如何应对困难;清华大学本科生特奖获得者、计算机系学生矣晓沅与女排队员们交流自己对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理解;曾经的清华男排队员,如今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西山村书记——王风潇,与女排和现场同学分享自己的选择和心路历程。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代表清华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对中国女排全体队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向女排姑娘们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表达了由衷的祝贺与敬意!陈旭在致辞中回顾了清华的体育传统,指出虽然清华人和女排身处不同的学习、工作领域,但精神的内核是相通的: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自信的心态、顽强的精神战胜困难,有集体荣誉感,永远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这是女排精神之所在,也是清华精神之所在!
而后,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清华送上了一份礼物并邀请大家合影留念。这份特殊的礼物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2014级研究生杨惟为同学创作,采用工笔淡彩的手法绘制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冠颁奖瞬间。
最后,大学生们与中国女排队员们一起自拍留影。
这是一次深刻、生动的女排精神分享会,其主要意义在于:教育大学生们做任何事除了要有精神品质,还要有真本事,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努力;其次,中国女排是一支靠集体力量取得胜利的队伍,因此希望大学生们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加强团队协作;最后,号召大学生们学习中国女排自信自强、永不言败的顽强作风,从清华大学来说,这种精神品质也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契合。学习女排精神,凝聚时代力量,与国同梦想,有我中国强!
编辑: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