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开在适合的地方
来源:人民日报 2016-7-14 马骏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北川中学的王佳明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震小英雄”。今年,作为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回到了家乡四川绵阳。
回到家乡,回到西部,让身边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这是王佳明心中最朴素的愿望。在他看来,人这一生,其实很短。要做马兰花,开在最需要的土地上。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与王佳明这些年在清华大学所受的教育和经历有关。
2008年,家乡受灾、失去亲人的伤痛还没恢复,王佳明就只身一人来到了陌生的北京。心灵的创伤和社会各界过高的关注与期待,给王佳明带来很大压力。“我的支部书记经常找我谈话,鼓励我,帮助我尽快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
多年过去了,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祝捷当年的一句话至今让王佳明记忆犹新,“地震的坎儿都迈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吓倒你呢?”
在党组织的关怀下,王佳明逐渐重拾信心,不但学业没有落后,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也越做越多、越做越好。大学期间,先后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奖项。
很快就面临毕业了。学校身边许多大学生党员的就业选择进一步坚定了他回到西部家乡的念头。2008年从法学院毕业,选择到河南有名的“艾滋病村”文楼村工作的魏华伟,2007年毕业,响应国家号召赴藏工作的胡建平……“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党员有这样的家国情怀。以党员身份走出校门,不能眼光只瞄着找到好工作,拿到高工资。而应该用知识与能力致力于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王佳明说。
不久前,王佳明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两学一做”系列活动座谈会,他是这样说的: “青年大学生党员只有坚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