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毕业了,你去哪儿】毕业后,我选择回到父辈奉献过的藏区

来源:光明微教育 2016-7-4 涂晓婧


  “阿吉吉噶哇拉,阿吉吉嘻哇啦,阿吉吉咚嗦,羌嗦……”这首藏文歌在我记忆里萦绕着,歌词的大意是:我们是雪域高原的雄鹰啊,我们要展翅去翱翔……这首歌是我的小学母校——西藏昌都地区实验小学校歌,她是1951年由党建立的西藏地区第一所现代化意义上的小学,在这里我开始了学习历程,从这里出发,我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法律硕士学位。今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我自愿选择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

  我是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的汉族90后。我的外公是一名老红军,“昌都战役”时他来到昌都并在这里扎下了根,我的母亲也因此出生在了西藏并成了一名基层公务员,我的父亲当年则是被分配到西藏昌都的一位军人。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外公讲他当年战斗的故事,见过他膝盖上留下的深深弹窝,感受到他每次追忆往昔时目光中所流露出的自豪与无悔;也目睹了母亲由于路途艰险行车不通而颤颤巍巍骑马去边远牧区开庭的艰辛;更是见证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异地,聚少离多却又美满的爱情;我自己也亲生经历了十来岁就离家常年独立生活、不见父母的求学生涯。这些让我明白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所带来的各种牺牲,了解到落后藏区由于优秀教育资源缺乏所造成的各种不便。小时候的我,时常抱怨为什么我和别的同龄孩子不一样,不能天天和父母一起,不能在父母的怀抱里面撒娇,长大后我突然觉,得这种不一样的生活也是人生一种美丽的体验,这让我更快的成长。

  我所出生的西藏昌都与甘孜藏族自治州相隔一条金沙江,出生在那里的我也是一个豪迈、朴素的康巴人。小时候西藏交通不便,我们回内地看望家人,需要乘坐三天两夜的长途卧铺大巴,经过蜿蜒险峻的川藏线,翻越天险二郎山。甘孜的首府康定在那时就像一个标志,告诉人们离内地又近了一步,在我的心中那里是一个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地方。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甘孜州委州政府来清华的引才宣讲会,那里壮美的景色,那里质朴的人们,让我萌发了去甘孜的想法。特别是去年选择去甘孜的刘骏、王义鹏等几位清华师兄回到学校,讲述他们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这更确定了我的判断——甘孜适合我。

  这个选择并不容易,父母希望我能够在成都,过平稳无忧的生活;男友不希望我去那里,他说他有能力让我在北京过上安定的生活;无数次的难以入眠、深刻思考后,我还是决定去甘孜。我成功说服了父亲,联合他又说服了母亲;对男友,我引用了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准备开启我们2个月见一次面的异地恋。

  去甘孜,我并不能够确定我一定会带来不同,但是我对那里充满着期望,期望去感受当地传统的“非遗文化”、期望去践行与当地一个藏族女孩的约定——我们一起每天去早起跑步锻炼,她教我藏语。这名藏族女孩也是一名选调生,她家在甘孜,四川大学毕业的她选择了毕业回家建设自己的家乡。

  未来路很长,在清华的经历教会了我“行胜于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爱国奉献”,我坚信这些宝贵的东西会伴随我走下去,走好未来每一段人生旅程。

  (作者系清华大学法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即将奔赴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

编辑:苑苑

 

2016年07月05日 18:00:2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