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开幕
来源:中青在线 2016-4-23 诸葛亚寒
第七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今天上午开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目前,清华大学博士后在站人数超过1500人。去年,在站博士后平均每人拥有2-3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4篇,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共72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成功率达到39%。此外,在出站博士后方面,王永良校友去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至此清华共有5位博士后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博士后校友中有长江特聘教授37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是59位。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表示,清华大学博士后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教学科研活动,为清华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希望,清华博士后要自强不息,成为国家创新群体中最有潜力的一支力量,把知识、能力、成果转化到踏踏实实的社会工作当中。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俞家栋表示,清华大学不管是在博士后制度创新方面,还是在博士后人才培养方面都作出了值得全国学习、借鉴、看齐的经验。希望清华大学在博士后制度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大投入,优化服务,把博士后制度独特优势发挥得更好,继续引领全国博士后事业的发展。
讲坛现场,主办方还为博士后校友、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周济教授和电机系梅生伟教授颁发了“清华大学杰出博士后校友奖”。此外,11位在站博士后荣获了2016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
获奖博士后代表热能系李雪英在发言中表示,做科研要不忘初心。回顾自己在清华的12年光阴,李雪英有8年时间一直从事燃气轮机研究。3年前所撰写的关于国家建设燃气轮机重大基础设施的报告,至今依然还在讨论和论证。
“我反复问自己,燃气轮机那么难,为什么要坚持?”在李雪英看来,原因在于它对国家的重要性。她认为,困难才体现了研究的价值。科研的灵感或许来源于一个偶然,但科研的过程靠的是孜孜不倦的求索。只有享受在寂寞中的坚守,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很多事不缺去做的人,缺的是坚持做下去的人。希望几十年后的再度回首,能无愧于时代和自己的选择”。
据悉,此次讲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清华大学博士后校友会承办,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协办,旨在搭建出站与在站博士后交流合作的平台。讲坛自2009年开办以来,已经累计开展七期。
编辑: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