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其中《厚父》等五篇均未见于传世文献

清华简又整理六篇战国竹书

来源:北京日报 2015-4-10 石滢琪

  昨天,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发布新的研究成果。当天,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宣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整理出六篇战国竹书,其中《厚父》《封许之命》《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等五篇竹书均为未见于传世文献的逸篇。这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为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

  在本次整理出的六篇战国竹书中,《厚父》和《封许之命》为《尚书》的逸篇。

  《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对于历史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尚书》传说经孔子编纂,当时有百篇之多,但经过秦代焚书,到汉朝初年,由秦国博士伏生传授流传下来的只有二十八篇,称为《今文尚书》。汉景帝末年,在曲阜的孔家壁中发现的《尚书》,因以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尚书》,在汉朝逐渐亡逸。到东晋时,梅赜奏献《古文尚书》五十八篇。此前,清华简的研究已证明,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造。

  自汉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再也没有发现过《尚书》。直到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约2500枚,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自2010年底,清华简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每年出版一辑,今年已出版至第五辑。在此前出版的四辑中,所发表的《尚书》及类似典籍,有《尹至》《尹诰》《说命》《程窹》等多种,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关注和讨论。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介绍,今年出版的第五辑中有六篇竹书,除《命训》见于今本《逸周书》外,《厚父》《封许之命》《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均未见于传世文献。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引述到,“《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在《厚父》中能够找到与之对应的原句:“古天降下民,设万邦,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  )(意思是治)下民。”可见,孟子的引述只是略有出入。

  《封许之命》也是《尚书》的逸篇,原来由九支简组成,第一简和第四简缺失,但全篇基本格局未受大的影响。

  “命”是《尚书》的一种文体。《封许之命》是周王朝分封许国的文件。许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受封的许国第一代国君,名为“吕丁”。 根据《封许之命》,吕丁在周文王时已经任职,随后又参与了伐纣的战事,立有大功。封许的典礼很隆重。

  值得注意的是,周成王还赠赐吕丁一套“荐彝”,也就是祭祀用的礼器。《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颁)宗彝,作分器。”可见,周朝封国有把俘获的器物进行分赐的传统,而周成王分封许国的做法也佐证了这一点。

 

2015年04月10日 16:08: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