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老年痴呆症研究取得新成果
来源:新华网 2014-7-3 李江涛
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组近日揭示出与老年痴呆症发病直接相关的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γ分泌酶复合物的工作机制以及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项成果以长文的形式由英国《自然》杂志于6月29日在线发表。
据介绍,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脑组织切片中出现淀粉样斑块,神经元逐渐死亡,认知和记忆能力受损,大脑功能逐渐丧失,病人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最后脑功能严重受损直至死亡。
施一公教授在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前的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大脑中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淀粉样斑块是由膜整合蛋白酶复合物异常切割“淀粉样前体蛋白”而产生过量易聚集的Aβ42肽段所致。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可理解成细胞膜上的一个蛋白酶体,或者更通俗地形容为“垃圾粉碎机”。它的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膜上的一些废物蛋白,把它降解成小的片段,让人体再吸收、再利用。解析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正常工作及致病机理,不仅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也将对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研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施一公教授表示,今后将继续加深研究领域,进一步提高γ分泌酶复合物的分辨率,捕捉其完整的工作过程,将来将精细地解释任何一个引起老年痴呆症突变的氨基酸突变是如何导致γ分泌酶复合物切割Aβ42的肽段,这样就可以根据结构来设计药物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