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黄天荫:缺失工程科学加持的传统医学院,将难以适应AI驱动的未来医疗格局

来源:光明网 10-23 战钊

10月23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北京清华医学人工智能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表示,当下我们正迈入医学发展的全新阶段:驱动临床医学进步的,不再仅仅是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工程科学对医学的赋能与启发正成为关键力量,而人工智能(AI)是其中的核心枢纽。

黄天荫表示,对于医学生、未来的医生,以及具备工程背景(涵盖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生物信息学)的从业者而言,能否掌握传统工科院校所传授的硬件、软件、模型及系统相关知识与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他认为,一方面,必须为医学生强化上述领域的课程基础,筑牢跨学科知识根基。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那些缺乏强大工科支撑的传统医学院校,要么寻求与工科院校合作,要么主动融入工科相关技能培养,否则,仅以生物学为核心、缺失工程科学加持的传统医学院,将难以适应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医疗格局。

据介绍,目前,清华大学医学院有相当比例的医学生本科背景为工科,他们对工程原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有着天然的熟悉度,部分学生在进入临床项目前就已掌握编程技能。这种培养模式与美国顶尖医学院的主流模式接轨。

黄天荫坚信,这是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必须持续推进。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招生生源背景,是决定其能否培养出适应AI时代的新型医学人才的两大核心要素。

谈及适用于年轻人的成长秘诀,黄天荫强调了“主动破局”的关键意义:永远不要等体系为你提供一切,政策、课程、培训项目皆如此。他鼓励年轻人主动迈出步伐:主动参加行业会议、主动结识领域同行、主动参与实践项目。在AI驱动的医疗新时代,“自主学习”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需,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成长的“AI代理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才能在时代变革中站稳脚跟、实现突破。

北京清华医学人工智能论坛是2025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的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以“创新无国界,健康共未来”为主题,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李华山

2025年10月24日 07:44:2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