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三届清华哲学-戏剧节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开幕。人文学者、戏剧创作者、跨界艺术家、科技专家与校内外观众齐聚,通过交互式展览、戏剧呈现与学术演讲,共创丰富感知、深度思辨、多元联动的未来哲学现场。
本届活动以“破壁·面壁:在AI时代重塑剧场的边界与内核”为主题,由清华大学哲学学堂班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联合发起。开幕式伊始,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队原创作品《赤诚》戏剧片段特别呈现,迅速将观众拉入极具情绪张力的历史现场。
随着AI生成的“罗辑”形象徐徐发声,四位“破壁人”跨越哲学、戏剧、科技、教育等多元领域,以“思想剧场”的形式呈现别开生面的学术演讲。
清华哲学-戏剧节学术总策划、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夏莹以“图灵,我是你的破壁人”为题,以深厚的思想史为背景,细致地拆解并回应图灵在其奠基性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的论证思路,以“给我一个肉身”的宣言应对理性至上的危机。
“哲学-戏剧节其实是探索未来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今年我们的主题情景设定为‘AI时代’。”夏莹说,“与AI相比,人类最大的力量就在于能够无中生有。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在场性活动,向参与者传递一个信息:除了当下的角色之外,还有另一个生活方式在等着你。”
清华哲学-戏剧节联席学术策划、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祁涛深度剖析了“图像霸权时代的表现与表演”;清华哲学-戏剧节艺术总监、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肖薇基于自身作为戏剧创造者、教育者和观者的三重身份,分享了戏剧为她带来的深刻生命体验与思考。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项目部主管、清华哲学-戏剧节策划及制作杨淼发布了本届戏剧节的板块构成、演出剧目和精彩活动。10月至12月,第三届清华哲学-戏剧节将为校内外观众带来5部邀请剧目和3部校园戏剧,涵盖《匹诺曹的决定》《西游》《躺平2.0》等国内前沿戏剧作品。
相比于作为“缸中之脑”的大语言模型,具身智能研究旨在赋予人工智能更为主动的、具身性的思维模式,追求让“智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新主体”。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具身智能实验室负责人许华哲,在开幕式上从专业视角出发探讨作为拟像或作为新主体的具身智能。
在随后的采访中,许华哲进一步谈到个人对技术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当下,大数据和算法不断推送‘猜你喜欢’的内容,可能是一些低能量、让个体做起来更得心应手的事。因此,要想真正地发展自我,需要比以往投入更多的能量,需要打破那个‘壁’去反思。”他表示,“哲学-戏剧节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人们暂时跳出日常系统与信息洪流,走进剧场,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即时性的精神空间,获得反思的力量。”
据了解,本届清华哲学-戏剧节将继续打造京沪双城“一展多呈”的哲学-戏剧现场,在复旦大学艺术馆将策划开展多场对谈活动。同时,由夏莹教授领衔的原创哲学戏剧题材已入选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即将展开后续创排落地。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