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子赴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开展“智汇边疆·AI赋能”社会实践

来源:新华网 10-9 韩美娟 蓝荣竹 袁红星

8月5日至14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智汇边疆·AI赋能”社会实践支队技术开发分队赴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开展为期十天的“政务助手大模型本地化系统”开发与部署工作。本次实践以“人工智能+公共治理”为核心,聚焦当地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通过自主研发政务助手系统、部署本地化大模型,切实提升基层政府数据处理能力、政策响应效率与教育治理智能化水平。

前期筹备:缜密规划,夯实技术底座

在实践启动前两个月,支队即与学院导师、新和县教育局多次召开线上协调会,明确“安全可控、本地部署、功能实用、易用高效”四大开发原则。针对当地的网络条件,支队制定了“前后端轻量化架构+离线大模型+本地知识库”的技术路线。

硬件选型方面,支队成员在导师指导下,综合评估并发负载、模型推理算力、数据吞吐量及冗余容错需求,最终选定搭载双路IntelXeonE5-2697v4处理器、128GBDDR4ECC内存、双路AMDMI50计算卡(共64GB显存)的塔式服务器平台,配备1300W冗余电源与企业级SSD,确保在无外网环境下仍可稳定运行Qwen3-32B大语言模型及配套向量数据库。

系统环境搭建阶段,支队在北京实验室完成Ubuntu22.04LTS系统部署,配置CUDA12.1、PyTorch2.3、vLLM推理框架及LangChain知识库引擎,并完成Qwen3-32B模型量化(INT4)与本地加载测试。为保障系统鲁棒性,团队进行了连续72小时压力测试,模拟20并发用户访问、高频问答交互与数据写入场景,系统响应延迟稳定在800ms以内,无任何宕机或内存泄漏。

需求调研:扎根一线,精准对接业务痛点

抵达新和县后,技术分队立即前往教育局,与局长、各科室负责人、信息科技术骨干开展为期两天的“沉浸式需求访谈”。通过“业务场景还原+流程图绘制+痛点清单梳理”三步法,深入挖掘教育管理中的真实需求:

调研过程中,支队成员不仅记录了需求,更主动提出了技术优化建议。针对“政策问答准确率”问题,建议采用“RAG(检索增强生成)+本地大模型”架构,既保证政策原文引用权威性,又提升语义理解泛化能力;针对“数据录入繁琐”问题,设计“Excel批量导入+结构化表单自动验证”功能,减少人工操作。

封闭开发:攻坚克难,展现过硬的工程能力

开发阶段,支队成员在酒店明确开发流程和任务分工,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每日晨会同步进度、每晚复盘阻塞问题。系统架构采用微服务设计,分为四大核心模块:

经过5天高强度编码,团队完成了系统全部功能开发,并通过三轮测试:

部署完成后,支队为当地教育局开展“1+2”系统演示:

演示会上,系统现场响应相关负责人的提问:“请分析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并指出资源配置不达标的学校。”随后,系统在10秒内调取均衡发展数据、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自动识别出资源配置不达标的学校,并关联教育法规知识库中的相关政策条文,为未来发展提供依据。系统高效、准确、稳定的汇总分析能力赢得了赞叹。

使用反馈:真用真省力,纷纷点赞“清华方案”

活动感受:淬炼真本领,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活动中,支队成员坚持“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一线倾听真实需求,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确保系统“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久”。

展望未来,支队成员将持续关注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旨在为边疆教育数字化提供长效助力,并期待这套凝聚清华智慧与基层实践的解决方案,能够为更多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在这场实践中,清华学子不仅展现了过硬的技术能力,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惠及边疆地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李华山

2025年10月11日 07:50: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