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联合主办的“林籁起予——马楚航花鸟画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本次展览共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马楚航创作的76幅花鸟画作品。
展览以“林籁起予”为题,由“新绿沁纸”“山野虫鸣”“线写风漪”“砚上苔痕”四个专题组成,系统梳理了马楚航近年来在花鸟画创作、写生、临摹上的成果,既呈现出其对于传统笔墨的深入理解,也展现了他在学院教育背景之下对花鸟画学脉传承创新的学术思考,呈现出清晰的探索轨迹。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文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画系主任谢青、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主任王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王炜瀚、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瑞君、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陈昭等嘉宾到场并参与交流。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观展后称,马楚航很擅长小写意,尤其是这次展出的小幅作品画的非常灵动、自由,也很潇洒。能够反映出他个人很活泼,也很精微,又能致广大。所以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的个性还是挺内秀的。他的书法有点狂放的东西,可以看出他性格里有放的一面,也有收的一面,收的也很细,很精微。精微处他又离不开奔放,法度就在这之间结合的很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文甲称,在展览中看到这么多的作品,体现了马楚航个人在校期间努力地钻研和创作,从他的创作里边,能看到他的绘画观。因为他在给金纳做助教的时候,在辅助教学中做了很多临摹的训练,自己摹古,但是不泥古,这些绘画经验也融入到了他自己的创作中来。我们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中有画家汪亚尘、陆抑非等前辈先贤的一些中西融合的方法探索,同时又有上溯到徐渭的这种笔墨中用水的绘画技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陈辉称,马楚航这些作品能感受出他是深入生活,去向自然学习。从他的作品能看到现代构成意识的点线面的重构,打破了传统花鸟画三七、二八、四六这种构图关系,它是一个自由心象的构图关系。中国的传统花鸟画大部分是以墨为主,色为辅。马楚航的花鸟画,基本上是以不同明度的色彩关系表现万物丛林,表现自然当中和谐的色彩因素。驾驭色彩组合和画面构成是有难度的,他自身构建起了一个对色彩认识的基础,我觉得这一点是他非常有益的尝试,是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称,马楚航在中央美院的本、硕阶段,已经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学术基础。在跟随金纳读博期间,把中国传统的花鸟画和生活结合的特别紧密,我觉得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还有一个点就是博士生培养,读博其实并不是只写论文,尤其是在绘画系。我觉得马楚航其实给我们系的博士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就是要从专业出发,要从自己的专业深度出发,达到一定高度,这样的话,博士才真正名副其实。所以他的展览对我来说,对我们系的教学和博士生培养都是一个特别好的范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金纳在前言中称,从楚航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既能够驾驭大写意的泼辣奔放,也擅长小写意的精微活泼,近年来又尝试将没骨技法与写意手法相结合,如近作《绿野》《摇曳》等,在画面形式语言上逐渐形成个人面貌,体现了他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入理解与对自身花鸟画创作的不断完善。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画系主任谢青称,楚航有非常扎实的中国传统绘画基本功,他从小热爱中国画,在院校多年,不断地从传统和生活当中汲取营养。这个展览呈现他的写生、临摹、创作,是非常完整的,能够体现他这些年艺术之路上所获得的成绩与成就,和他的探索与思考。能够看出他的基本功的深厚程度,也能够看到他积极面向生活,从现代生活当中汲取感受,然后再推出自己的创作,所以还是很有个人面貌和特点的。
马楚航1995年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
本次展览充分反映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在绘画教学与创作中坚持传统底蕴、鼓励多元探索的育人理念。展览自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9月13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1、2、3号厅展出。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