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是我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请看看是否符合学院要求”“想咨询一下学院的师资配备情况”……5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举行2025年就业双选会学术就业专场,来自北京科研院所的200多名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与会。活动现场,展位前围着不少手持简历的青年人才,前来招聘的全国多地科研院所教师详细介绍学科发展前景、人才政策等。讨论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近年来,我们系不断深化思政教育,毕业生学术就业占比逐年上升,越来越多学生投身科研,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尚超说,这也是学校就业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向。
该系无线通信方向博士后刘一宏认为,在安静稳定的环境里潜心做研究很重要。“希望能让中国的通信发展更快更高效,比如,发明脑机接口技术,可以避免很多语言上的障碍和误解。”面对亟待解决的科研难题,刘一宏充满干劲,期待加入理想的工作团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项倜毕业在即,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经常找师兄师姐交流,此次慕名而来。“学术就业专场活动让我了解到更全面详细的教职信息,招聘的老师很重视我们。”项倜说,与几个招聘学校面对面交流后,她的压力少了许多,更坚定了未来的职业规划,“我还是想继续做科研。”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高度重视毕业生与博士后的就业工作,首次举办学术就业专场,在就业工作模式、活动形式上不断探索。
当天,近30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参会,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学术就业专场活动为青年学子与用人单位间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活动现场充满了青春的气息,迸发着科技创新发展的脉搏。
“学校这两年处于发展窗口期,加大了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工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我们没有名额限制,只要是优秀的人才都欢迎。”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威说,这次接触到一些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他们身上“创新”“自强”的品质,正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金钥匙。
科技进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多地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广泛吸纳科研人才。“希望多元化学术背景的学生加入,共同支撑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让人才的成长融入国家科技蓝图。”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池明说。
“能坚持读完博士的学生,往往都怀抱着科研热忱和家国情怀,想要在自己专业上走得更远。”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航说,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