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立足专业领域勇闯科研‘无人区’,也要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中强化保密意识与战略思维,将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安全需求。”站上讲台,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王天浩分享了关于“科技安全与强国建设”的论述。
“我们距离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有多远?”抛出这一问题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宣讲团讲师、硕士研究生桑睿一一列举出大学生在科研、就业、网络等领域可能面临的安全挑战,“新时代青年就要善于明辨,敢于亮剑”。
4月13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联合举办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民族复兴根基”为主题的联学联讲活动。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及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的师生代表们,共同探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及新时代青年使命。
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白本锋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应主动担当使命,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面对百年变局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严峻形势,希望与会青年将国家安全与自身专业结合,为守护国家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刚表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通过“教、学、研、宣”一体化模式,打造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品牌,践行“为警铸剑”育人使命。“希望两校师生以联学联讲为契机,用鲜活案例讲好维护国家安全故事,为国家安全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宣布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近几年来,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在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提出,国家安全学学科需攻克风险预见与识别、危机推演与研判、战略应对与治理等科学问题,培养具备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他建议,要加强智库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能力,构建“科技-管理-文化”协同支撑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青年学生应立足专业所长维护国家安全,将研究做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程琳指出,国家安全学需打破传统安全思维定式,聚焦国家全局性、战略性议题。他结合公安工作实践经验,主张以重大风险问题为导向,重点培养具有忠诚可靠、贯彻理论、思维判断等十一项核心能力的人才。他建议,要构建“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课程教材-实战能力”培养链条,立足中国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学科支撑与人才保障。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