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厨房画家”的励志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1-29 李贞

近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报道了一名“厨房画家”的励志故事,让很多网友看到了热爱与坚持的力量。

“厨房画家”名叫刘涛,目前在清华大学的一家餐厅当厨师。同时,他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绘画作品被外交部永久收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

白天,刘涛在清华大学甲所餐厅,出品一道道凉菜;工作以外的时间,他几乎都在自己的“画室”里度过。“画室”也是刘涛的住处,就在离清华大学不远的一处胡同里。这是一间5平方米的老房子,屋内除了木板搭起的单人床和堆满颜料、调色盘、手稿、书本的书架,剩下可挪动的空间只有两平方米。这间“陋室”里,装着刘涛三十多年的热爱。

刘涛来自河南农村。上小学二年级时,刘涛偶然看到书本上的一幅插图,觉得“画画很好玩”,于是他开始“画书”,临摹各种书本上的插图。过年时,村里放鞭炮,他就临摹鞭炮包装纸上的图案;拿到大人的空烟盒,他也能画半天。后来,全校、全村人都知道这个叫刘涛的小孩爱画画。

但刘涛贫困的家庭无力帮他实现“艺术梦”。后来,他开始跟着亲戚学习厨艺,做起了厨师。可是无论工作多累,脱下厨师服,刘涛就想拿起画笔,他说这样自己心里才踏实。

2004年,刘涛来到北京,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厨师。闲暇时,刘涛去了潘家园旧货市场,看到了齐白石、吴冠中、梵高等名家的画册,新世界的门打开了,他也开始寻找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刘涛想起了幼时母亲赶庙会回来时带的泥泥狗。这种河南周口淮阳太昊陵庙会特产的泥塑,以当地特有的泥土捏成各类动物形状,黑色铺底,明艳的绿、黄、红、白四色彩绘点线和各种符号铺满全身。儿时的玩具为刘涛提供了灵感。他开始用家乡的胶泥为颜料,以白毛巾为画纸,勾勒出黑色的线条,着上五彩的颜色。

2009年,经朋友推荐,刘涛的作品被北航艺术馆创始馆长蔡劲松看到了。蔡劲松很受震撼,并很快为刘涛办了个人画展。一百多幅作品,大部分都是毛巾上作的画。“线描彩绘”,刘涛高兴地说,自己的风格终于有名字了。

“北航小厨师办个人画展”的故事,让刘涛半只脚踏进了画家圈。他依旧孜孜不倦地画画,也有了更多机会认识专业人士、获得新知。

一次画展中,他偶然看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的作品。画得真好啊!他想,如果能跟着杜教授学画画该多好!他对杜大恺任教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研修班心向往之,但他又觉得“清华大学”这几个字好像离自己太远了。

最终,刘涛鼓起勇气,按流程提交了五六幅作品。2016年8月,他收到了研修班的入学通知书。35岁这一年,从未接受过科班训练的刘涛终于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绘画。

初到清华大学的教室,同学们聊国外画家聊得热闹,刘涛在一旁又是自卑,又是激动:“我两眼发光,就在旁边听他们讲,确实学到很多东西。”

经过学习,慢慢地,刘涛知道怎么调色、怎么构图,也会设计人物了。每节课、每分钟,刘涛都很珍惜;用泥土作画的手艺,他也从没丢掉。每回一次老家,他便挖上几十斤家乡土,背到北京。

独特的画风、高产的作品……到清华后,刘涛参展的机会变多了。2017年,刘涛的作品《五色土和符号》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也是这幅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被外交部永久收藏。这是一个意外而巨大的鼓励,刘涛觉得,画画这件事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

2019年,刘涛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绘本作品《仓颉大叔和汉字的奇妙故事》。

这一年,刘涛还成了清华大学甲所餐厅的凉菜师傅。他做的凉菜里,有清华的建筑、景观、文化,遇到主题宴会,他更是绞尽脑汁:“一桌菜有时候我晚上构思到一两点,先画草图,画完草图以后才能把它呈现出来。用什么菜,叫什么名字,画清华哪个景点,菜用什么原料,怎么呈现它的形。”刘涛说,厨师和画家,两个身份都给了自己成就感和快乐。

刘涛的故事激励了很多网友。网友“万事如意”说:“从厨师到画家,热爱的力量真强大!刘涛的故事催人奋进。”网友“紫丁香”说:“坚持的过程很辛苦,但也总有收获。相信坚持梦想的人,都能收获幸福。”

编辑:李华山

2024年11月29日 22:09:0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