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从一场太湖对话开始,无锡滨湖开启AI+时代

来源:新华社 6-6

初夏时节,碧波荡漾的太湖之畔,一场“太湖对话:人工智能+”暨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在无锡市滨湖区举办,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汇聚一堂,通过展望AI未来、对话AI前沿、发布最新成果,开启“南北携手、校地合作”的AI新篇章。

江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对于处于太湖湾科创带“C位”、拥有无锡最多科创资源的滨湖来说,大力培育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在内部来看,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从外部需求看,是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的必然选择。去年,滨湖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产值增速达到了17.8%。

“通过新一轮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滨湖一定能够为‘人工智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备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真正以‘太湖对话’叩问未来、点燃引擎、焕新发展。”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说。

努力积蓄未来发展势能,滨湖又一次站在时代前沿,感受着科技创新为这片土地带来的澎湃动力。

湖畔寻新,滨湖开启AI+时代新篇章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当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到一起,这场活动的科技“含金量”不言而喻。

一年前,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在北京签约,正式落地。一边是拥有国内最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团队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一边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这一未来产业、有着良好产业基础的“靓丽太湖湾”,双方聚焦未来赛道,强强联手,擎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蓝图”。一年后,5000平方米、蓝白配色的创新空间精彩亮相,已启动10个前沿探索类项目,侧重“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和“从1到10”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已开展5个应用转化项目,涵盖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自动驾驶、隐私计算、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美好蓝图”变成“创新实景”。

作为滨湖区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该中心由清华大学张亚勤院士团队领衔,围绕“人工智能+”这个关键词,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物联等研究方向的前沿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推动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等变革性技术和创新产品场景落地转化。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一个加号的差别,是人工智能从技术本身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革新。

此次活动中发布的全球首款开源开放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AIR ApolloFM就是“人工智能+”的一次技术突破。该模型解决了现有开源端到端系统无法完成实车部署、以及现有开源实车系统无法实现端到端的问题,填补了自动驾驶领域在开源端到端实车部署方案上的行业空白。此外,AIR ApolloFM框架具备高度的通用性,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智能领域。

“人工智能+”并非简单相加,如何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凭借前瞻的战略目光,滨湖早早将开拓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主动布局,“人工智能+”已在工业制造、医疗、影视、农业等各个行业领域落地生长,催生了新质生产力。脉得智能研发的人工智能超声辅助诊断设备已覆盖甲状腺、乳腺等多种器官,可以精准判断结节良恶性;途深智合发布国内首个自然语言文本蛋白质大模型TourSynbio™,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开辟了新天地;长广溪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以柔性智能运动控制技术,重新定义了新一代车规级协作机器人;源工三仟专注于X-Ray无损检测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交叉研究应用,为电子半导体行业等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的检测解决方案……

“雄厚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选择落地滨湖的关键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张亚勤表示,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在人才与科研上的优势,以“背靠清华、扎根无锡、专注智能、面向产业”为指导原则,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孵化创新企业,助力无锡滨湖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人工智能经济示范高地。

构建生态,“抢位”人工智能新赛道

当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已成为各地争相抢占的产业新赛道。

千帆竞发,何以为“新”?与时俱进的顶层设计是关键。滨湖邀请国内知名产业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详细编制了《滨湖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和五大任务——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设定这一目标,底气何在?将目光聚焦到这片湖湾,或许能找到答案——作为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无锡滨湖集聚了全市近90%的科教资源,仅省部属科研院所就有12家,这里汇聚了大批相关企业,人工智能产业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8.02亿元,同比增长18.77%,集聚效应初显。

“抢位”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滨湖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拿出诚意满满的“政策礼包”:鼓励企业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究攻关,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牵头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项目且研发投入达超500万元的,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经认定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当年建设完成并正式运营的应用示范场景,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驭风”而行,布局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以山水城、蠡园开发区为重点区域,滨湖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芯片、机器视觉、算力平台、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推动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深度融合发展。

发展未来产业,先要留足未来生长空间。2024年年初滨湖正式发布了十大特色园区,其中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将聚焦人工智能研发、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元宇宙等产业发展方向。

算力方面,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为滨湖算力需求爆发提供了储备;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将探索树立更加普适普惠、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新“底座”和新标杆;中国移动长三角(无锡)马山数据中心服务器生产组装及通信工程项目(一期)建成后,将为滨湖加快打造一流公共算力开放平台提供坚实支撑。

从真金白银支持到特色园区加持,再到算力设施赋能,一张张“硬实力”底牌为创新厚植了优势,加速释放产业乘数效应,一幅竞逐未来赛道、播种“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正在滨湖徐徐展开。

聚势蓄能,释放创新“裂变效应”

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提高区域创新能级的“坚实底座”。除了清华无锡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滨湖正不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与国内“顶流”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密集落地,为“最强大脑”在滨湖筑家,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范式。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率先在滨湖区布局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建设核心技术和产业形态聚焦的“光子芯谷”,打造面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光通信、光互连、激光雷达、成像与显示、智能传感的新一代光子科技产业集群。目前“光子芯谷”保持着每月进场一批实验设备的节奏,不久后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也将全面投入使用。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学院将联合东大无锡校区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助力提升滨湖集成电路产业在局部领域、关键环节形成突破性、引领性优势。

依托湖湾院所联盟、滨湖(上海)中心、香港科创飞地等,滨湖深化与环太湖、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高校院所、创新企业的合作,合力构建“实验室体系”,形成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太湖实验室深远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国家级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太湖湾车联网创新中心、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先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纷纷落地。目前,滨湖境内国家级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总数已经达到了19个。

加速从外部“引智”的同时,也持续注重内部挖潜。在滨湖,每一个科研院所都精准挂钩地方相关产业的关键链条,为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释放创新“裂变效应”提供强大动能。近两年,滨湖驻区高校院所累计有385项科研成果在区内完成转移转化,转化收入达15.9亿元,培育孵化企业超百家,中电科申泰、中科芯、中微亿芯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持续擦亮“现象级”院所经济名片。

在院所集聚的山水东路,滨湖统筹沿线功能布局与空间形态塑造,规划建设“山水东路科创谷”,科技和产业的“高匹配”已经有了高度彰显:太湖实验室海洋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发挥702所在深海战略方面的领先优势,围绕“海洋装备技术”产业链,开展创新研发及产业转化,带动滨湖深海产业的发展;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基地将依托研究所的科创优势,加强与无锡光子芯谷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的联动协同,推动实用化量子计算机的创新研发;南泉科技园内的航空电子产业园将与山水东路沿线院所进行合作共建,建立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从生产到客服的航空全产业链体系;申威产业园依托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及中电科申泰、航天江南等龙头企业和华云数据、蓝创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着力打造“国产CPU+信创整机+云基座+信息安全+办公软件”的全链式产业园。2024年1-4月,院所经济地方贡献3.2亿元,同比增长27%。

太湖畔,一场顶级“AI盛宴”让未来加速步入现实,“最强大”在湖湾喷涌出的创新动能,也必将成为滨湖在AI时代的新一轮比拼中争先出位的硬支撑。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6月09日 17:53:1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