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清华大学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社会实践作为在师生中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2023年,清华大学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总人数再创新高,共1482支支队、15416人次师生走出“象牙塔”,“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行走中涵育“自找苦吃”的精神境界,“真刀真枪做社会实践”。
7月14日,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启动周系列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全国高校重点团队代表从清华园出征。数千名清华师生奔赴祖国各地。
“一架架飞机背后,是青年在无畏地前行,更是祖国在构筑英雄的魂魄。”航天航空学院2022级本科生高华泽在参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后发出感叹。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带领“启航蓝天·东北之翼”支队现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回信精神,勉励支队学生坚定空天报国的志气和信念。
鼓励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清华实践的育人目标。在武汉,有这样一群博士生,他们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调研行业工作形势,切实解决生产难题。在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带领下,博士生必修实践支队与高校、企业、校友代表座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时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的要求,做起而行之的实干者。
在全国各地,清华学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基层和群众,重点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展开扎实调研。“行读中国”赴浙江支队学生们先后前往10余个美丽乡村,清晰了解了“千万工程”的发展脉络。“探梦新核”赴上海支队走入核能、航空航天、芯片及大数据等关键企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赴内蒙古“塞外明珠”支队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综合调研。“砼心疆来”赴新疆实践支队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地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的民族理论。在运城博物馆,“新心向荣”赴山西实践支队实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重要要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助力乡村振兴,2017年以来在21个省市的32个工作站长期驻点,累计组织近600支支队,吸引全国200余所高校的8000余名师生参与,完成4万平方米闲置房屋改造设计,辐射服务30余万村民。2023年暑假,工作站共派出100支支队1600余名师生赴30个省份、100个区县开展主题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青年作用。
2023年恰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学校组织123支支队、1661人次师生走向海外,足迹遍布六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大大促进人文交流和国际传播。“全球海外胜任力实践课程”赴匈牙利支队参访大学、智库、媒体、金融机构,与当地民众深入交流他们所感知的中匈友好合作,于当地生活中感受异域文化的韵味。
社会实践是在校园围栏以外的“社会大课堂”,是“校园+社会”育人模式的核心载体。清华大学新开必修课“思政实践”课,共组织440余支支队实地调研,2023年暑期,来自各院系、校机关、后勤等部门的300余名教师深入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校鼓励以党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实践,在支队中建立384个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课学习小组,集体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等主题教育必读书目,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从“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到“真刀真枪做社会实践”,不变的是清华师生“行胜于言”的坚守,不变的是“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拳拳之心。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清华学子将在扎实的社会实践中树立起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将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华章尽情书写于中华大地这片可爱的热土之上!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