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共塑性别平等的AI未来|联合国妇女署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社会性别平等和人工智能治理”政策对话

来源:中国网 6-28

2023年6月28日上午,由联合国妇女署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社会性别平等和人工智能治理政策对话”在北京举办。此次政策对话汇聚了来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学术界的专家代表以及行业领军人物,探讨人工智能治理中的性别议题和治理措施,确保性别平等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推进与实现。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安思齐(Smriti Aryal)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秘书长鲁俊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上海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汪镭、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房伟、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于洋、南京大学教授周培勤、教授刘伯红、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中国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张欣等近40位嘉宾出席会议,围绕“性别平等和人工智能”主题进行分享和对话交流。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肖茜、联合国妇女署项目经理马雷军担任论坛主持人。

会上,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安思齐致开幕词,并表示“人工智能与相关技术飞速发展,并被密切地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AI技术拥有促进积极变化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AI技术也可能加深鸿沟、扩大不平等。如果我们想要建设一个更有韧性的未来,针对AI带来的机遇与风险的思考至关重要。正如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7届会议(CSW67)所指出,加强数字时代的公平性、透明性、责任感十分关键,要优先考虑数字公平以弥合数字鸿沟;树立性别敏感的数字、科学和技术教育;确保女性全面、平等、有意义的参与和领导;强化数字科学;利用融资促进包容性数字化转型,以实现性别平等议程。”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秘书长鲁俊在开幕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议题;性别平等也是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向善发展的关键。我希望通过本次政策对话,促进各界交流与合作,助力构建更加公正、更加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

安思齐介绍,目前依然存在巨大的性别数字鸿沟,女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性仍然不足。据国际电信联盟(ITU)估计,目前未联网的27亿人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女孩。在最不发达国家,2020年只有19%的女性使用互联网,更不用说更复杂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了;在全球范围内,女性仅占人工智能专家的不到25%,根据2020年发布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人工智能学者名单,在2000名上榜学者中,女性仅179人,占比9%。周培勤教授分享其研究成果时表示,和女性相比,男性天生总是被认为更适合从事计算机行业;男性主导的“极客文化”在业界被广泛接受,AI领域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优先录用男员工、男女同工不同酬、男员工更容易获得晋升等方面。

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于洋对“AI算法中的性别歧视”发表了看法,来自南京大学的周培勤教授就“AI相关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讨论,这也是由联合国妇女署资助、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承接的重要研究项目,是中国开展的关注女性和人工智能的领先项目;会上,性别专家刘伯红教授解析了德国《第三次性别平等报告鉴定书》,并探讨性别平等和数字化问题。

同时,来自高等学府、国际组织以及企业智库的专家,也从多角度就如何缩小AI领域的性别差距、将性别视角纳入到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推动可行的治理措施,使人工智能应用能够平等地惠及不同群体的人们等问题展开讨论。

编辑:李华山

2023年06月30日 07:10:4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