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月13日电(记者 刘书田 李含 林鹿)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疫情中,大学的角色和应对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承担着传承知识文化、培养未来英才的重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如是说。
疫情期间,清华人以行动坚守育人初心,携手国际伙伴,推进教育科研合作,凝聚全球抗疫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高等教育经历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为高等教育推动社会变革、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点亮希望。
呵护地球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主席回信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
在清华人心中,始终怀有一份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挑战的沉甸甸的责任感。一群奋发有为的清华青年,正走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时钟拨回至2019年11月,来自55所国内外高校的150余名研究生齐聚清华大学,共同研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研究与行动的新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案。经过三天的深入交流和观点碰撞,联盟学生代表决定主动向习近平主席致信,汇报参加联盟活动的学习和实践收获,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的思考。
令同学们惊喜的是,2020年1月6日,他们收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回信。在信中,习近平主席也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同学们提出了期待:
“同学们都是世界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期待你们在这方面积极作为,也欢迎你们继续关注中国发展,给我们多提一些好的建议。”

习近平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
瑞士当地时间1月21日,以“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当天下午,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举办2020年理事会,来自联盟成员高校的校长及高级代表出席会议。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主席、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致辞中分享了收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回信的消息:“习近平主席欣赏联盟学生们怀有气候变化共同关切,鼓励大家积极作为。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希望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又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与会人士合影
“我们是青年人,也是气候传播者、行动者和青年学者。”清华大学本科生、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大会联盟青年团团长张佳萱激动地说。像她一样倍受鼓舞的同学们正摩拳擦掌,准备继续采取一系列引领全球社群关注气候变化的行动时,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已悄然逼近……
疫情期间不停学 海内外师生天涯共课堂
疫情爆发后,清华大学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防控疫情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陈旭和校长邱勇担任双组长,陆续成立14个专项工作组。
“教书育人是学校不可放弃的职责”,这是疫情“大考”下清华作出的庄重承诺。2月3日,5万余名清华师生、全球145个各地校友会的会长和校友代表,以及共同围坐在一起的亲友们通过跨越地域界限的网络空间同上一堂课。
2月17日,清华大学春季学期如期开课,来自多个院系的70余名外籍教师也同所在院系的中国同事一起,成为了在线教学的生力军。他们克服时差和技术难题,共开设了152门次课程,开课地点遍及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多个国家。
清华大学全面如期开课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国际媒体的目光。
“什么是雨课堂?”“体育课如何开展在线教学?”“清华的举措对其他国家高校有何借鉴意义?”2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联合外交部新闻司、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境外媒体集体来校采访,邀请了包括路透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荷兰广播电视协会电视部等多家境外主流媒体的记者,就清华全面如期在线开课进行了简短而高效的采访拍摄活动。记者们被清华大学在线教学的举措和成效深深吸引,与师生们在屏幕前热烈互动交流。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清华人克服重重困难、坚守育人初心,充分彰显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底色。

教务长、副校长杨斌向媒体介绍清华全面如期线上开课情况
呼吁人类命运与共 凝聚全球抗疫力量
3月27日,在首次G20领导人云上聚首18小时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学校长在线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
亚洲大学联盟主席、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来自意大利、瑞士、日本、阿联酋、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尼、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14所重要大学的校长或防控疫情委员会主席跨越时区,“云端”相约,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高校间疫情防控交流,深化教育科研合作,以具体行动诠释高校携手抗疫、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会议现场
会上,“春风基金国际科研项目支持计划”正式宣布成立,旨在鼓励和支持开展疫情相关的国际联合研究,推动大学科技合作和成果应用,提高跨国疫情攻关合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月31日,清华大学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命运与共”为主题,联合中国日报社共同举办线上“新时代大讲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在英文致辞中表示,同在全球社区,人类命运与共。公共卫生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疫病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3月2日,习近平主席到清华大学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强调“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清华大学在抗体药物和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向全球科研人员免费开放了药物研发的资源和平台。清华大学始终把师生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派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北京抗疫一线,同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抗疫作出积极贡献。

陈旭致辞
清华大学武汉籍本科生张睿茹以“疫情后,我读懂了万众一心”为题,用英文生动讲述了自己和家人在武汉抗疫的难忘经历,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阅读量超过3.4亿。 “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竭力与病毒作斗争,十分期待共同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她说。

张睿茹分享在武汉抗击疫情的亲身经历
发起全球大学特别对话 共商教育科研合作
由于疫情的影响,基于校园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线教育迎来空前发展机遇。面对关乎人类未来的严峻挑战,大学应当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一场特别的对话为探寻高等教育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
4月24日晚,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举办的“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新冠疫情下的大学在线教育及展望”召开。6大洲、15个国家、21所大学,跨越时区,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线教育挑战与变革,共谋交流合作新发展。

嘉宾线上交流
作为清华大学凝聚高等教育强大合力、共同打赢抗疫“全球阻击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特别对话再次传递出清晰信号,即全球大学抗疫行动需秉持和衷共济理念,团结协作、开放包容,以共同努力打好在线教育攻坚战,实践大学对教育的承诺与担当,为尽早战胜疫情积极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聚焦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 主办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

邱勇致辞
“新冠肺炎使世界政治开始向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清华有责任召开这次特别会议,为国际战略家们提供自由互动的平台,为解决威胁世界和平的问题寻求有效对策。” 清华大学校长、世界和平论坛主席邱勇说。
6月16日,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的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在线拉开帷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多个国家的前政要、智库负责人和战略家针对疫情危机后的世界秩序、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疫情危机后的亚太安全和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关系等主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应对方案,围绕努力推动国际社会的安全合作。
千名国际学生云聚全球暑期学校 共话“疫情后的世界”
2020年夏天,清华大学全球暑期学校以全新的方式拉开了帷幕。
9天,216小时,13场主旨演讲,8场研讨会,5场学术讲座,9场工作坊,5场小组讨论,2场企业虚拟参访,4场“云游清华”之旅……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154所全球知名高校的1000余名全球优秀的青年学子相聚在“云端”,深入学习并交流疫情后的全球发展问题。

千名学子云集全球暑期学校
全球暑期学校期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面向全球师生公开发表演讲。他呼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一致采取行动”,鼓励青年不断创新、不断发声,携手实现更高质量复苏,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
古特雷斯视频致辞
搭建中美交流合作高等教育桥梁 主办“中美大学校长云论坛”
10月13日,清华大学与耶鲁大学共同主办以“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大学”为主题的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来自20所中美大学的校长相聚云端,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推进两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
“高等教育是中美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为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中美大学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挖掘互补优势,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办学、联合研究、联合培养人才水平,发挥人文交流使者作用,为增进两国人民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视频致辞中说道。

论坛现场
“如今人类面临着全球公共健康危机、气候变化、经济波动、社会不平等和生态危机等问题,而大学必须承担起应对这些挑战的使命。”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强调了大学的使命。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相信,我们从疫情中学到的内容将在未来帮助我们重整旗鼓。“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和交流在大危机后恢复全球秩序的过程中十分重要,而研究型大学有责任竭尽所能加速重建。”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2020年4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成立是清华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所作出的学科响应,同时也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田。
学院首任院长由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担任。她表示,“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就是这次疫情黑夜中升起的一颗启明星。作为创始院长,愿与各位同仁一道,为建设世界顶级的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而努力奋斗。”
6个月后,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首届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成立,由34位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世界知名公卫学院院长、非政府组织领导、政界领袖、杰出企业家、我国政府及公卫部门领导人组成。顾问委员会的成立将对总结中国公共卫生治理经验、助力中国公共卫生治理实践、传播中国公共卫生治理智慧、学习并丰富全球卫生治理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召开公管学院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会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完善治理体系、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而重大的课题。其中,公共管理学院正是清华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
11月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届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2020年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以“全球治理挑战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为主题,意义深远。

与会嘉宾合影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发表题为“弘扬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的讲话。他呼吁人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沿着多边合作的人间正道阔步前行”。
习近平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2020年会议致辞 祝贺委员会成立20周年
在经济管理领域,清华更是打开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一扇窗口。
12月3日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2020年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作重要视频致辞,祝贺顾问委员会成立20周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会议致辞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各国应该加强团结协作,坚持多边主义,共同应对挑战。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为此,中国愿继续加强教育和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希望各位委员积极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共有56位委员参加会议及相关活动,其中海外委员44位,是历届顾问委员会参与委员人数最多的一次。国家副主席王岐山4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顾问委员会会议并致辞。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续签协议 中美高校携手坚定前行
8月5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二期合作协议完成电子签署。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副校长兰迪·卡兹(Randy Katz)代表双方签约。
二期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最新合作阶段的启动,体现了清华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坚实的合作基础与携手前行的坚定信念。
12月3日,清华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举行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在线签约仪式。这是继2015年两校开创全球创新学院合作以来签署的第二个五年合作协议。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和华盛顿大学校长安娜•玛丽•科斯(Ana Mari Cauce)出席签约仪式。

清华大学与会人员合影
发起成立世界慕课联盟 校长邱勇当选联盟创始主席

世界慕课大会现场
后疫情时代,未来的全球教育模式将走向何处?清华给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案。
2020年9月,清华大学作为慕课与在线教育的重要贡献者,面向合作伙伴提出创建世界慕课联盟的倡议,得到世界6大洲14个国家的知名大学与在线教育机构的积极响应。
12月9日-11日,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11日晚,世界慕课联盟在大会主会议上正式发布成立,联盟首批20位成员亮相,《慕课发展北京宣言》同期发布。
大会以“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为主题,旨在将全球高校与在线教育平台团结起来,携手应对新冠疫情背景下智能互联网时代对全球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前沿科技在塑造高等教育未来中的作用,共同推动世界范围内慕课与在线教育的建设、应用和共享,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扬帆起航风正劲,全球战略正当前。2020年是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20计划”)收官之年,清华大学将继续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海内外朋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正如世界慕课联盟创始主席邱勇校长所言,“历史的机遇就在眼前,我们应该携起手来直面挑战,育先机、开新局,努力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大学。”
编辑:李华山
审核: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