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组织开展“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

清华新闻网12月28日电 12月10日-17日,清华大学学生会和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组织开展四场“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围绕“校园生活与学校发展”“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校园学生工作的发展与未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等主题,副校长、总务长吉俊民,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校党委副书记过勇,副校长彭刚分别与第四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二十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深入交流。来自全校各院系91名同学参加本次活动。

吉俊民参加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第二次校领导接待日暨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

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第二次校领导接待日暨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以“校园生活与学校发展”为主题,吉俊民出席本次接待日,校长办公室、总务长办公室等14个部处相关负责人,校学生会代表、校研究生会代表以及来自14个院系的2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校研究生会代表李嘉贝和校学生会代表陈雨轩介绍了“关于完善校园健康服务的提案”“关于建立校园失物招领平台的提案”和“关于优化校园公共空间设施及服务的提案”三个提案。各项提案以提升校园学习生活品质为出发点,从背景综述、现状调研、提案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既传递了同学们的心声,又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校医院、保卫部、学生社区中心、教务处、图书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提案内容积极做出回应并进一步交流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自由交流环节,学生代表就法律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宿舍盥洗室接入热水、教学楼内应急物品的管理、游泳卡延期、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相关部处逐一进行了解答和解释说明,并介绍了相应的工作规划。

吉俊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吉俊民特别强调学生代表和各部门要主动交流上次提案的落实情况,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同学。吉俊民指出,要建立和学校职能部门常态化交流机制,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育人意义,通过需求、政策、供给等方面的分析,共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建设美好校园。

杨斌参加“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为主题的研究生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

第二场“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以“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为主题,杨斌与13名第二十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交流座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徐鹏,校团委副书记、研究生团委书记赵璞参加交流。

杨斌认真听取了同学们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想法与建议,对同学们关心和支持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表示感谢,并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持续性课程学习、内生动力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出发,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回应,做了深入交流探讨。杨斌表示,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进行时,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之后,对研究生教育进行“再设计”的相关文件将陆续出台,研究生教育体系与培养实践的契合度将不断加强。杨斌鼓励大家在学习科研中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培养,面向实践,提升能力,为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而不断努力。

交流中,研究生代表围绕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业科研、集体建设、职业发展等话题,探讨了不同专业的培养模式,分享了研究生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对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土木系2020级博士生赵金瀚提出,研究生教育中可以适当增设文化素质类课程,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社科学院2020级博士生张震林认为,目前博士生资格考试和博士论文开题时间间隔较短,同学们对如何从课程学习快速过渡到开题准备较为关心。建筑学院2019级博士生聂亚洲分享了对如何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党员在班团集体建设中作用的思考。法学院2020级硕士生李悦表示,法律硕士有着多元的学术背景,如何在入学后尽快选择专业方向、在择业时发挥复合型人才优势是他们很关心的问题。化学系2019级博士生苗林认为,研究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较低,营造良好体育氛围,加强研究生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

../新闻稿图/过老师新闻稿图片/过老师和学生代表交流.JPG

过勇参加“校园学生工作”为主题的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

第三场“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以“校园学生工作的发展与未来”为主题,过勇与30名第四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二十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交流座谈。党委学生部副部长魏晶、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徐鹏等参加交流。

过勇认为,2020年是清华学生会、研究生会全面落实改革的一年,经过一年努力,学生会与研究生会的改革已落实到位;面向未来,学生会体系应当思考如何响应变化,在为同学服务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准学生会在各类学校组织中的定位,积极开拓学生会工作的边界,过勇鼓励同学们“多开脑洞”,勇于实践新想法、新思路。

交流中,学生代表们围绕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项目化志愿者、国际学生管理等主题提出建议。过勇听取学生代表们的提问后,与同学们进交流。针对部分院系学生组织出现“重奖项轻服务”的情况,过勇强调,各类学生组织应当积极反思如何更好地服务同学、坚守住组织活动的初心,时刻警醒避免出现疲于应付上级要求而脱离学生的现象。针对学生代表积极性和代表性不足等问题,过勇回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学生骨干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同学们平衡好学习社工的投入,付出时间精力的同时得到成长和锻炼。针对如何促进多元化发展的问题,过勇强调,为同学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是清华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在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全面发展,又要关注个人所长,提供更多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彭刚参加“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

第四场“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围绕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与“双一流”学科建设开展,彭刚、教务处副处长杨帆、注册中心主任尹佳与28名第四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交流座谈。

彭刚强调,清华的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坚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本科阶段的学习,在价值塑造之外,着眼于“宽口径、厚基础”的能力养成和知识获取,让同学的未来具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彭刚指出,近年来,学校对课程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努力打造标杆课程、精品课程,有效带动课程质量的提升。学校在经过25次教学讨论会后,对通识课的体系也做出了很大调整。在人文社科为基础的通识课以外,学校正在着力建设以清华学科优势为基础的其他类型通识课,同时还会进一步增加通识课程数量,推进小班教学,不断拓宽同学们的视野。

座谈中,同学们围绕课程先修规定、分级教学、教学评估体系等主题与彭刚老师交流。针对当前课程体系中仍存在的“水课”“石头课”等问题,彭刚指出,要让最合适的人来上最需要的课,着力推进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的改革与提升。最“需要”的课,是要满足学生成长的“最需要”,课程不必过多,但课程的讲授必须足够扎实,既要为同学提供方法,又要为同学的潜力创造空间。此外,彭刚表示,学校也正在大力推进教学支撑体系的改善和提高。网络学堂改版、教师教学培训全覆盖、教学质量评估、在线教学支撑平台,以及暑期进行的200余间融合式教学教室的改造,都在努力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彭刚希望同学们能够“风物长宜放眼量”,把成长看得比成绩更重要,学校层面也会尽最大努力建立更为多元的评价体系,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这种现象一定能有所改善。

供稿: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28日 16:24: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