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21日电(记者 李若梦 摄影 李派)12月18日下午,校长邱勇来到南区学生活动中心,与学生艺术团成员进行座谈交流。

邱勇讲话
邱勇表示,2020年,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经历了一段非常不平凡、一段令人终身难忘的岁月和时光。疫情发生以来,清华大学始终将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改革发展不放松”,坚守住教书育人这一不可放弃的职责,在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推进世界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发挥科技抗疫攻关突击队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学生艺术团也克服困难挑战,主动适应新形势,取得了很多新突破,高质量开展了丰富的文艺活动。学生艺术团展示了清华人特有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同学们有理想、有操守、有行动,为校园增添了光彩,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为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教育所付出的努力。
邱勇指出,艺术能丰富人的感情、精神世界和想象力,热爱艺术的人都是眼中有光的人。一流大学应该是全面的一流、综合的一流,艺术教育对于一流大学的建设越来越重要。“艺术与科学在山顶汇合”,在技术研究上有突破的人,往往在艺术修养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学校将不断完善育人体系,继续发挥美育作用,持续加强艺术教育,提升师生的艺术造诣和校园的文化氛围,让人文艺术思想穿透校园、走向社会。最后,邱勇勉励学生艺术团的指导教师和成员们,要充分发挥创作才能和热情,努力创作原创作品,以优秀文艺作品反映校园生活、记录时代变迁。学生艺术团要积极“走出去”,让艺术之花不仅在校园里绽放,还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盛开。
学生艺术团工作组副组长、能动系2016级博士生陈志昊回顾了学生艺术团的初心使命和发展历程,并从强化思想引领、创新业务培养、举办文艺活动、拓展艺术普及、组织战“疫”原创、承担重大演出等方面汇报了学生艺术团上一阶段的重点工作。陈志昊表示,学生艺术团将积极参与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展现新时代清华学子的风貌。
话剧队队长、工物系2018级本科生邢适之汇报了话剧队年度工作,介绍了队伍建设、业务培养、辐射带动、开放交流等方面的举措。他表示,话剧队将继续磨练业务水平、普及戏剧艺术,打造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为师生奉献更加精彩的话剧演出。
在交流发言环节,学生和老师们围绕艺术团的学习工作与个人的成长感悟展开了热烈交流与讨论。

肖薇、陈志昊、邢适之、陈汜玄、田邵君、于盛、李伟杰、王秀峰分别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艺教中心副主任、学生艺术团话剧队指导教师肖薇简要汇报了艺教中心的教师构成和开设课程情况,希望未来能够打造不同类型的通识类课程,并与其他院系进行跨学科合作。“寓教于艺、通达人生”,她认为教师在艺术的教育过程中应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和艺术作品相结合。
舞蹈队业务副队长、物理系2017级本科生陈汜玄分享了他在舞蹈队的成长经历。艺术团有系统而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丰富而专业的指导教师资源、以老带新的传承传统等,使得作为非特长生的他,从“零基础”蜕变为业务骨干。他相信,艺术对人的影响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愿向前辈们学习,坚持舞动,使其成为一生的爱好。
马兰花开党支部书记、公管学院2020级硕士生田邵君介绍了疫情大考面前党支部和《马兰花开》剧组的创新举措。田邵君表示,今年她最大的感受是“变与不变”:变的是外部形势,不变的是清华人爱国奉献的精神。面对全新挑战,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剧组同学一起,将剧场演出、实体展览和线上传播相结合,为2020级新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民乐队队员、土木系2018级硕士生于盛在疫情期间创作了战“疫”歌曲《白衣城墙》。他认为,创新的思想与自强的精神是原创的生命力所在。清华学生的原创作品要反映清华人的思想,把握时代的脉搏。
学生艺术团团长、金融学院2019级硕士生李伟杰介绍了疫情期间学生艺术团举办文艺活动的全新探索。今年4月校庆期间,首次在线上举办了师生校友校庆“云演出”;2020迎新特别节目充分融入了清华精神和抗疫元素,将美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为师生带来艺术享受和精神力量。
合唱队队员、建筑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秀峰分享了自己在“一二·九”歌咏比赛中担任联队合唱指挥的经历。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浸润式教育,美育教育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让大家感悟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

座谈会现场
校办、校团委、学生艺术团相关负责人,以及学生艺术团12支队伍的26名学生代表参加座谈。

邱勇与师生合影留念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是清华大学的文艺代表队,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艺术团由校团委和艺术教育中心共同指导,现辖军乐队、民乐队、合唱队、交响乐队、舞蹈队、话剧队、国际标准舞队、键盘队、美术社、京剧队、曲艺队、摄影队共12支队伍,拥有近1400名成员。
编辑:李若梦 李晨晖 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