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王希勤做客微沙龙 与医学实验班同学探讨医学教育与职业发展

清华新闻网12月16日电(通讯员 李书佳 刘英洁 摄影 辛怀佳)12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做客微沙龙,与来自医学实验班的13位同学围绕医学教育与职业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王希勤结合自身经历与同学们交流

交流中,同学们围绕医学教育中的“精”与“通”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王希勤结合自身经历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他指出,“精”是把一件事物做到极致,“通”是掌握不同事物背后的一般性规律,学习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两者的平衡,在“通”的基础上达到“精”,在“精”的基础上达到“通”。他强调,医学实验班的同学一方面要“通”于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精”于医学实践,实现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清华医学教育培养体系的优势,力争高原上出高峰。

王希勤对同学们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表示欣慰,鼓励同学们步入工作岗位后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王希勤希望同学们不断精进本领,将学习实践与国家人民所想所需结合起来,成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者。

医3班同学介绍学习实践情况

医3班同学围绕学习科研、临床实践、职业发展等进行了发言交流。班长徐九洋介绍了疫情发生以来班级同学为抗击疫情所做的努力。医3班同学参与了疫情期间的临床数据整理分析和实验设计工作,并投身核酸检测、数据采集、科普教育等志愿服务。在医院实习期间,同学们充分融入医疗团队,参与了接诊、手术、值班、查房等工作。杨露凝分享了自己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见闻,结合具体案例对比了两国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异同点。滕雅群交流了实习期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病例,真实的病人和书上的疾病不同,医生要具有同理心,要学会面对面交流和换位思考。杨烈选择将眼科作为自己未来的临床研究方向,分享了自己在做职业选择时的心路历程。杨琛轩介绍了自己实习轮转的经历,表示自己要成为一名内科功底扎实的外科大夫。

交流中同学们还分享了对知识和实践之间关系的认识,讲述了实习期间的故事,介绍了在海外高校的学习经历。同学们表示,八年制的培养模式让大家有了较为扎实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轮岗实习经历让大家认识到知识和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性,学会从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理解医生的使命与初心。

王希勤与参会师生合影

校团委副书记、研究生团委书记赵璞,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韦江,医学院学生组组长王晗,医3班班主任刘津平参加此次微沙龙。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邱收

审核:吕婷 李晨晖

2020年12月16日 19:55:1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