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15日电 12月6日上午,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成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处长吕群燕、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张楠等100余名嘉宾、候选委员在现场参会,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等60余人通过视频会议参会,成立大会进行了同步线上直播。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承办。

张学工致辞
专委会发起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学工在致辞中回顾了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二级学科创立的历史,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专委会的历程以及对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发展的支持。他希望专委会成员能以今天成立大会为新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同推动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的科学研究、应用转化和人才培养,为“中国健康”重大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成红代表学会致辞。他指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被列为国家重大任务。新成立的专委会正当其时,其定位非常准确,希望专委会把各项工作做好。
学会秘书长张楠宣读了《中国自动化学会关于成立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关于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批复》。
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建新代表兄弟学会专委会在线上致辞。他希望新成立的专委会能与兄弟学会专委会一起,为“健康中国”国家重大战略,为该领域的学术发展、产学研结合、科学普及、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代表专委会发起单位致辞,他回顾了自动化系生物信息学二级学科的发展历史,并表示将对专委会的各项工作予以支持。

专委会成立揭幕仪式合影
张学工、张楠为专委会成立揭幕,全体与会嘉宾、专委会筹备工作组成员一起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李衍达作主旨报告
揭幕仪式结束后,李衍达作主旨报告,回顾了自己从60岁开始踏入这一前沿交叉领域的初衷。他认为,用信息和调控的观点来研究生命系统比传统学科方法更系统深入,有望发现其更为根本、深刻的规律。他强调,21世纪研究生命避不开“复杂系统”的问题,他已经带领青年学者花了十年时间去研究该问题,最近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并在疾病诊疗上得到初步应用。最后,他指出,智能、生命、健康,是信息学的本质问题,要靠信息学与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携手攻关。

张抒扬作主旨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作题为“数字医疗研究思考与探索”主旨报告。她指出,现代医疗模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医疗和生命健康相关的海量数据赋予了人们认识疾病、预测疾病发生、预后和治疗反应,以及优化诊疗过程的机会,并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她还重点介绍了医院在新冠危重症救治研究方面取得的多项成果。
圆桌讨论由张学工主持,与会嘉宾对专委会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与意见,并就专委会的定位、如何推动学科发展、如何与其他学会协同配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下午,专委会进行了首届委员、负责人选举。经无记名投票,张学工当选首任主任委员,伯晓晨、江瑞、叶凯、王卫群当选副主任委员,古槿当选秘书长,来自大陆、香港高等院校以及产业界的141名领域学者、专家当选委员。张学工代表新当选的专委会负责人讲话,他希望专委会能成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境界要高、视野要广,以解决健康问题为己任。随后,委员就专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讨论,建议专委会结构仍需优化,要吸纳更多医院、产业的成员,利用专委会平台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地、组织科技赛事、建立奖励体系。

成立大会现场参会嘉宾与候选委员合影
供稿:自动化系
编辑:陈晓艳 李若梦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