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举办第三届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

清华新闻网12月1日电 11月28日,“2020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2020 Commons Workshop)”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作为中国首个以公共事物为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今年是第三届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会议主题是“城市公共事物与高质量发展”,会议分为开幕致辞、主旨演讲、主题演讲、闭幕总结等环节,包括6个主旨演讲和2个主题演讲专场。会议主会场设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来自国内外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师生参与会议,共同交流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中国区协调人王亚华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主旨演讲。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国际公共事物学会主席马可·A·詹森(Marco A. Janssen)作开幕致辞。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爱德华多·阿拉拉尔(Eduardo Araral)、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林维峰(Wai-Fung Lam)、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立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作主旨演讲。

王亚华致欢迎辞

作为会议主席,王亚华在欢迎辞中表示,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国经历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本次研讨会聚焦城市公共事物,对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很有价值,希望激发大家公共事物视角研究城市治理的学术兴趣。

马可·A·詹森致辞

马可·A·詹森在致辞中回顾了公共事物治理研究过去30年的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展望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未来,需要重视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探索大尺度公共事物治理问题、关注新兴公共事物研究等趋势。

爱德华多·阿拉拉尔作主旨演讲

爱德华多·阿拉拉尔从概念定义、案例研究、国际比较和相关理论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城市公共事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林维峰作主旨演讲

林维峰以香港北部乡村振兴的实践做法为例,阐述了城市公共事物的复杂特性,从理论上总结了学习与反馈机制等增进城市公共事物治理的设计原则。

蓝志勇作主旨演讲

蓝志勇回顾了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对城市公共事物治理的启示。他指出,不能教条地应用她的微观实证研究,而应该理解她理论贡献的实质,创造性地发展她的思想。

杨立华作主旨演讲

杨立华提出了城市的物品属性的命题。他指出,可以从不同维度界定城市的物品属性,为解决中国的城市治理问题寻找新出路。

杨宏山作主旨演讲

杨宏山回顾了北京市老旧小区的现实问题、自治治理逻辑和整合治理逻辑,分析了北京市社区赋权和政府协力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王亚华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公共事物治理学科的动态,指出了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面临的挑战,分享了开展中国情境下城市公共事物研究的理论思考。

研讨会分别举办“城市公共治理”和“制度分析与发展”两个专场,探讨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的热点话题。此次会议反映了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公共事物研究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合作。

研讨会主会场现场

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由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奠基,在西方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而在中国仍是新兴的研究方向。作为跨学科的理论与应用领域,公共事物治理研究专注于增进理解公共事物的治理、管理和政策,探讨各类自然资源与共享资源及依赖集体行动的物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消费、生产和供给方案。

清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组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领衔。王亚华现任国际公共事物学会中国区协调人、《国际公共事物学报(IJC)》编委,所带领的团队致力于公共事物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围绕中国的公共事物治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是由该团队创立的中国首个公共事物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2017年和2018年已经成功举办两届,2020年是该团队组织的第三届该主题国际学术会议。

供稿:公共管理学

编辑:李若梦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01日 16:19:0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