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协会座谈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12月14日电 12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协会(以下简称“心协”)座谈会在紫荆服务楼414举行,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焰、校团委副书记黄成、心协指导教师赵嘉路、刘静远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心协骨干成员王一迪主持。

王希勤充分肯定了心协在疫情期间积极作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特别是在实践中融入了科学研究的思路和视角。他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指出了中西文化下个体心理问题的不同成因。由“自己”这一词汇所包含的内在差异出发,他认为西方文化过于强调对“自”的追求,因而容易迷失自我,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国文化则更倾向于“己”,习惯于从别人的眼光里看自己,因而心理问题往往来自于外在因素。他希望心协要站在一个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把同学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与他人、环境、学校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探索一条属于中国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道路。他鼓励心协同学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从使命出发,指导实践。

李焰分享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学生的主要心理需求。同时就学生们在报告中提到的新生来到大学与父母联系变少、没有找到知心朋友的现象进行了心理学的解读,认为这是大学生新生适应的显著特点,心协可以提供科普活动让新生了解这一适应过程。

黄成鼓励心协可以拓展资源促进活动开展,打造品牌活动,覆盖更多的学生群体,在学生中起到引领作用。

会上,学生心理协会副会长龚雅婷同学对协会的工作进行总体介绍,环境学院的博士生孔嘉阳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微信公众号“清华小清心”的基本情况,新雅书院的李镇尧同学对“新生心理适应追踪项目”作了汇报。参加座谈的心协学生也参与了发言,表达了自己在心理协会的成长和对协会未来发展的思考。最后,师生们纷纷表示,未来会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全校学生建立起一个在“主我”和“客我”之间的平衡关系。

王希勤与参会师生合影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协会成立于2004年,至今已有十六年的历史,由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和清华大学校团委社团部共同指导管理。心协及中心指导老师曾多次荣获学校十佳协会称号以及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清华小清心”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5年,是心协和学校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共同的微信公众号,功能主要包括咨询预约平台、活动课程宣传、心理科普互动、日常事务通知、中心工作展示等。新生心理适应追踪项目追踪20位清华本科新生在大一年级适应过程中的成长与挫折,旨在为新生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供稿: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14日 15:55:1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