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清华5位教师7位校友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科技青年英雄榜

清华新闻网12月11日电 12月10日,由DeepTech深科技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评选的第四届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上公布,35位入榜者中有5位清华教师和7位清华校友。

发布会现场

5位教师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助理教授眭亚楠(2006级生物医学工程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张定(2014-2016博士后,物理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邵玥(2004级航院)、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赵慧婵(2008级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南天翔。

7位校友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巨龙(2005级物理系)、西湖大学西湖学者万蕊雪(2013级博,医学院)、哈佛大学助理教授陶伟(2011级博,生命科学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副教授李婧翌(2003级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禾赛科技 CEO李一帆(2004级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西湖大学助理研究员鄢仁鸿(2014级博,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何霆(2009级博,生命科学学院)。

每排左起:

第一排:眭亚楠、张定、邵玥

第二排:赵慧婵、南天翔、巨龙

第三排:万蕊雪、陶伟、李婧翌

第四排:李一帆、鄢仁鸿、何霆

他们入选的理由分别为:

眭亚楠:获奖人专注于机器学习、神经工程和机器人学前沿交叉领域,兼顾深层理论研究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成果有望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高效临床治疗手段。

张定:在锡烯薄膜中首次发现超导电性,并进一步提出第二类伊辛配对机制。

邵玥:联合干细胞与机械微系统研发出一系列“无胚化”人类胚胎学技术,填补了药物研发中胚胎发育毒理研究的人源模型技术空白。

赵慧婵:针对软体机器人的大形变传感难题,提出了基于光信号的传感方案,为软体智能假肢嵌入多模态传感功能,实现了智能手对人手触觉功能的仿生。

南天翔:获奖人突破现有瓶颈,使得天线可集成化和微型化。

巨龙:创新实验手段,揭示了石墨烯的全新物理特性和应用前景。

万蕊雪:通过对剪接体分子机器的高分辨率结构解析,研究揭示了真核生物细胞内最基础、最重要的生命过程之一:RNA 剪接的分子机理。

陶伟:主导开发了多种具有独特药物递送功能的智能载体系统,以实现重大疾病的高精准度、“按需”可控治疗。

李婧翌:针对前沿的生物学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多种统计学方法,尤其着重于对大规模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方法的开发。

李一帆:带领禾赛打造出一系列引领全球自动驾驶行业的激光雷达产品。

鄢仁鸿: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表面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受体ACE2全长蛋白复合物结构生物学研究,首次成功解析出ACE2全长蛋白与新冠病毒S 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的复合物结构。

何霆:自主研发了整套基因细胞药物技术平台,开发了新一代CAR-T技术,为人类攻克白血病、骨髓瘤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供稿:校友会

编辑:陈晓艳 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11日 11:22:2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