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8日电 11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和上海期智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可信算法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论坛”在上海西岸智塔41层报告厅召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全,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研究院管委会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讲席教授耿涌,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吴力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等出席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主持。

张全致辞
张全在致辞中对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赞叹。他表示这离不开姚先生及其团队的努力、徐汇区政府的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他对这次论坛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关注表示了肯定。在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发挥关键作用的潜力。本次论坛邀请气候治理和可信算法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这一前沿交叉研究问题开展交流并讨论,这对未来研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徐华清致辞
徐华清的致辞主要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及意义展开,重点强调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传达的主要思想——中国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徐华清说,当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增添了强大动力。

张希良作报告

姚期智作报告

张人禾作报告
随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姚期智和张人禾分别就“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问题”“可信算法及其应用”及“人工智能与气候预测”作了相关主题学术报告。

“大数据与气候变化治理”圆桌论坛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环境政策评估”圆桌论坛

“气候变化谈判与博弈中的信息科技”圆桌论坛
报告结束后,相关领域嘉宾分别参与了三场圆桌论坛。三场圆桌论坛分别就“大数据与气候变化治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环境政策评估”以及“气候变化谈判与博弈中的信息科技”主题展开了讨论。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昆山杜克大学和厦门大学的数十位专家和学者参与了讨论。
圆桌论坛结束后,张希良和姚期智分别作了总结点评。两位嘉宾对本次论讨的重要性表示充分肯定,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的50余位嘉宾、师生共同见证此次论坛圆满举办。

参加论坛的嘉宾师生合影
下午议程结束后,部分嘉宾参与了晚上与国外专家的连线交流。张希良致欢迎辞并进行研讨会背景概述后,姚期智作了题为“可信算法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

在座嘉宾与国外专家线上交流

线上参会的外国专家代表
学术报告后,相关领域嘉宾分别参与了三场讨论会。三场讨论会的主题分别为“信息技术支持建立气候治理中的信任关系”“碳定价和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应用”。参与讨论的嘉宾分别来自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乔治敦大学、美国环保协会、明斯特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贝恩公司。
供稿:核研院
编辑:李华山 李晨晖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