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1月13日电 11月10日,以“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护航未来银色梦”为主题的202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全球人寿”)共同举办。会上发布了《202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以及报告发起方代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系教授陈秉正和同方全球人寿董事长王林,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兼首席团险事业执行官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彭勃出席活动。
发布会揭晓了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23,相对于2017年的6.31与2018年的6.65有所偏低,但与2019年的6.15相比略有回升。报告显示,在“退休准备充分度”和“退休计划完善度”方面较2019年有所提升,而在“财务规划认知水平”方面有所下滑,其他方面相差不大。《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总体乐观,信心保持高位。居民更加注重退休后的自我满足,继续工作意愿不高;相较而言,年长者更倾向于自我享受,年轻人的选择更加多样,中、高收入群体退休后继续工作意愿更强。退休居民财务自主能力强,对财务方面担忧较少,对自身健康和心理感受担忧较多;居民预期的退休年龄受国家法律规定影响,预期的退休准备时间延长,年轻一代退休准备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此外,居民对后代未来退休生活的预期保持乐观,也更加自信。《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倾向于对发展第一支柱有更高的认同度,而对于发展第三支柱的认同度仍然不足,养老保障三支柱的平衡发展离不开居民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陈秉正表示,近五年,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受访者比例明显提高,《报告》显示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比例从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年长者、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单一年龄标准的退休制度很难适合所有人的意愿,延迟退休在年龄的规定上应具有一定弹性。政府可以适时推出渐进式的延长退休政策。在退休规划上,从企业角度来说,可以为员工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福利、技能培训及退休帮助,但仍有必要在为员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退休准备财务建议、更灵活的退休方案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报告》显示,青年人对未来退休生活愿景相对保守,信心有所不足,其中“80后”相较于“70后”与“90后”更为乐观。究其原因,首先是当代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标准提高,满足物质生活的经济压力增大。其次,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导致青年人对社会保障体系信心不足。此外,由于青年人距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导致青年人更加保守地预期自己的退休生活。年轻人中也存在着职业规划不清晰、自身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而职业规划将直接影响养老和退休规划。对此,陈秉正建议青年人尽早明确职业规划与发展路线,尽早为自身养老与退休计划做好准备;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国家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社会保障事业贡献力量。

圆桌对话(左起: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李致鸿、郑秉文、金维刚、陈秉正、彭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CCIRM)成立于2008年4月。中心得到了国际著名保险机构苏黎世保险集团的大力支持。中心以建成国际一流的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特别是在保险市场发展和监管研究方面,以成为亚洲一流的研究中心为使命。以不断提高清华经管学院在保险与风险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中国与世界再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政府与保险业界有良好声誉并值得信赖的咨询与合作中心为主要目标。
报告原文:http://www.ccirm.org/ccirm/uploadfiles/2020tongfang.pdf
供稿:经管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