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融合式教学风采】王大亮:线上线下融合,让教学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

● 通讯员 何乃昕 刘诗雨

王大亮“组织学”慕课的授课视频

【教师简介】

王大亮,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副教授,主要教授“组织学”“病理学”“医学伦理学”“基础医学综合实验”等医学专业课程,以及“肿瘤生物学概论”“疯狂的细胞”等医学通识课程。主编或参编出版《医学组织学图谱与实习指导》《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实习指导》及译著《表观遗传学》等书籍。相关教学成果曾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入选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彩一课”,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清华大学精品课、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曾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清华大学在线教学优秀教师特别奖等奖项。

【课程简介】

王大亮讲授的“组织学”“病理学”等课程是医学专业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肿瘤生物学概论”和“疯狂的细胞”是为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通过学堂在线平台,王大亮主讲了“肿瘤生物学概论”和“组织学”同名的慕课,并参讲了“病理学”的慕课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王大亮采用慕课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通过“融合式、混合式”创新的教学模式,力争做到让教学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

一直以来,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教育研究者与教师们热切讨论并不断突破尝试的话题,而今年疫情的突然到来无疑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剧烈冲击。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是一个柳暗花明的绝佳契机。

作为学校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王大亮对于慕课、雨课堂的应用一直很熟悉,今年她更是凭借着自己对技术的掌握和对教学模式的思考,巧妙地将“融合式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共同带进课堂,直面疫情挑战,抓住难得机会,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线上+线下”:融合的重点在于等效

疫情期间,学生不能正常返校上课,为保障课程有效进行,清华大学春季学期全面开展在线教学。疫情逐渐稳定的背景下,学生在秋季学期逐渐返回校园,一切似乎复苏,重新回到正轨。事实上,由于留学生等部分同学无法返校,教师需要同时兼顾线上、线下两部分同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王大亮回忆道,她一开始没有细想过采用融合式教学的模式,因为国内学生陆续返校,线下教学也就可以正常进行了,直到她发现清华有2000以上的海外留学生不能返校,自己开设的3门课程中,共有7名同学需要线上听课,她才真正意识到挑战的严峻性。

在王大亮看来,“融合式教学”是教学平台与教学场合的融合,教师需要实现两个场合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融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比起熟练使用会议软件就可以正常授课的春季学期,秋季学期采用的融合式教学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会更多、更复杂。为了能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王大亮在假期里就与融合式教学专家组一起,多次前往教室,进行踩点准备工作,测试硬件设施,了解教学环境。

虽然花费的时间很多,前期处理也较为繁琐,但王大亮认为这学期的融合式教学,成功实现了与之前常态教学模式“实质等效”的效果。

采访过程中,王大亮展示了融合式教学课堂上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照片。线下同学每组5-6人自由成组,热切地讨论着王老师布置给他们的课题,而来自美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和韩国的五位留学生也在线上打开视频,同步参与课堂讨论,与线下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与分享。“在我的视野里,线下、线上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不就出来了吗?”王大亮笑着说。

王大亮的视线里“线上”与“线下”实质等效的课堂分组讨论

王大亮在秋季学期开设的“疯狂的细胞”一课,也正在努力地实现融合式教学。课程设计中有一个重要的实习环节,包含医学标本馆参观、肿瘤标本认知和显微镜下切片观察的学习,而远程在国外的5位学生无法亲临现场。为此,王大亮用相机拍下需要介绍的标本,录制了授课的片段,制作成幻灯片,通过会议系统为线上学习课程的同学进行单独讲授,力求参观环节的教学内容与线下保持一致。显微镜观察的实习环节,王大亮与公司合作,利用线上组织学与病理学虚拟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在线显微镜切片观察。如此一来,这门课程的融合式教学很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王大亮也提到,融合式教学可以将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例如互动的便捷性、课件展示的便捷性、交流的实时性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雨课堂直播的课程,可以进行课程回放供同学们复习,这对于教学来说大有裨益。

“1+N”:混合式教学使教学更有效

混合式教学的好处在于,我们把传统的理论知识内容通过在线教学资源让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我们便拥有了更多的习题练习、概念学习法(CBL)、案例分析以及探究式学习的时间,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及科研进展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大亮介绍,在自己目前所主讲或参与讲授的6门课程中,除了需要亲自动手进行科研操作的学院特色课程“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外,其余课程都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根据线上与线下课程的内容,实际教学中王大亮采取了部分混合或全部混合的教学模式。

以“肿瘤生物学概论”为例,对于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初衷,王大亮还提到,最开始尝试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想着将各个领域最适合讲授相应课程内容的老师都请来录制在线课程,为学生讲授最优质、最前沿的内容。然而,“我发现当我真正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时候,我就面临问题了。”

王大亮发现,慕课中不同老师的授课风格、节奏甚至授课内容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同样,选修课程的学生知识背景也不相同。慕课的深度与内容并不适合为线下课程做整体的混合式课程设计,因此,王大亮采取了“部分混合”的教学形式。

而在“组织学”课程中,王大亮则采取了全部混合式教学方式。王大亮会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课程视频。在课堂上,将不再进行重复的赘述,而是利用省下来的宝贵时间,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开展概念学习、案例讨论以及习题检测,留下更多时间给同学们进行自主思考,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提升科研和临床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一个知识点经过一开始的视频学习,课上老师重、难点的讲授,讨论中的深刻理解,以及课上习题的检测,进行了四次重复加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加有效地从多个途径最深入地理解一个知识点。王大亮认为,这是混合式教学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之一。

针对“组织学”课程,王大亮在结合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中,还采用了概念教学法、探究式问题、以及在线虚拟教学平台的组织学阅片等多种创新的学习方式。譬如,在讲到神经系统的时候,基于理论知识,向学生们提出了“运动终板”的概念拓展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文献查阅以及翻转课堂,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运动终板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及疾病临床联系。在讲肌组织中,结合电视剧《法医秦明》中法医验尸的情节,让学生们分析关于“尸斑”“尸僵”等现象背后的组织学结构基础。

“他们都听过我的慕课了,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他们开始尝试用慕课中提到的肌丝滑动原理解释尸僵的原因所在。结合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把在线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真正的用起来了。”王大亮说。

2020年秋季学期选课的同学们可能是第一次尝试混合式教学,王大亮也很担心学生们是否能够适应。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他们反馈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课上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当中。混合式教学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课程思政:精心编排让学习更全面

“理论知识传授,科研、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塑造的‘三位一体',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这是“组织学”课上,面对首次授课的医学实验班学生,王大亮老师强调的话。她认为,如果学生们只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知识的讲授,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考试分数,这完全不符合清华大学的育人理念。

清华大学在第24次、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上,均强调了教育要“转变育人理念,实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改革,实行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新探索。通识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核心目标。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高校在深化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肿瘤生物学概论”课程是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中为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医学类通识课程之一。王大亮在讲授中将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是课程内容深化的“添加剂”,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医学的发展与理论知识,与历史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医疗人文环境都息息相关,恰当地引入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医学领域视野,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正确看待中国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国际医学发展接轨,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中国理念,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的有利环节。

王大亮在设计课程时,首先总结了需要融入的各方面思政内容: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融入、社会责任感的思政融入、“健康中国”理念的思政融入、将学生职业发展与肿瘤事业积极相连、医学人文精神的思政融入、“增加国际竞争力,创新中国”理念的思政融入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王大亮通过故事讲授、案例分析、题目讨论、实践教学以及热点聚焦等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课程通过具体的案例,结合当下医疗热点话题及事件,选择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线上、线下交流讨论。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横空出世,通过白血病治疗药物“格列卫”(学名伊马替尼),将国内药物的可及性以及购买印度仿制药等问题摆在公众面前,引发广泛热议。如何看待主人公的行为?是不是出于对病人的同情,而因此鼓励药品仿制?王大亮在“肿瘤生物学概论”课上,为同学们普及并分析了原创药的概念和繁复的研究过程,学生们在了解了肿瘤制药的艰辛历程之后,越发意识到原创药的重要性,明白“鼓励原创,杜绝仿制”的道理,也明白了国家在肿瘤药物定价,在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上所应发挥的关键作用。

王大亮在授课中

王大亮高度重视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她提到,要想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加强学风建设,注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在谈到疫情防控期间的种种教育教学挑战时,王大亮表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自己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教育领域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优良教学方法,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效、有用、有力,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真正地实现全面发展。

(清华新闻网11月17日电)

供稿:终身教育处

编辑:李晨晖

审核:吕婷

2020年11月17日 16:47:3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