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举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

清华新闻网12月2日电(记者 李晨晖 摄影 李派)11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组专家组课题组联席会第三次会议在工字厅东厅举行。工作组组长、校长邱勇,工作组组长、校党委书记陈旭,专家组组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等出席会议。邱勇主持会议。

邱勇讲话

在听取了前一阶段工作成果的报告后,邱勇充分肯定了工作组、课题组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代表学校向工作组、课题组和专家组成员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邱勇指出,2020年是清华大学综合改革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迎接110周年校庆的关键之年。学校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主动而为。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要理解阐释好清华大学的“新阶段”“新理念”和“新格局”,以更高的标准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全球战略的提升,协同推进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

针对下一阶段工作,邱勇指出,要对清华办学理念和治校方针进行全面梳理,形成理念层面的共识;要以发展的眼光,梳理大学外部治理中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内部治理中学校与院系、师生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育人、学术和学科建设的主体责任,推动学术共同体和学术文化建设;要推动大学文化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治理体系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文件精神,借鉴体系框架的完备性和理论的逻辑性,进一步体现清华特色。

陈旭讲话

陈旭表示,治理体系工作报告和大学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内容丰富、水平很高,充分体现了工作组和专家组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相关研究工作抓得紧抓得实。研究报告把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学理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概念清晰、总结到位。工作组报告系统梳理了学校办学体制和治校模式的发展历程,全面概括了治理理念和制度文化的经验做法。

陈旭对两份报告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并提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清华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关文件,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理念的回顾和总结,更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学治理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在治理内容、方法和制度方面形成的共识。

解峰作工作组报告

会上,工作组成员、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解峰代表工作组对治理体系工作组报告进行了汇报,他从治理文化与使命定位、治理结构、运行模式三个主要方面对清华办学治校的理念和做法进行了介绍,梳理总结了清华办学治校方针的传统和经验,并提出目前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薛澜作课题组研究报告

课题组组长、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介绍了《大学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他指出,现代大学的组织特征是大学治理的前提,并从现代大学治理的定义及内涵、国内外大学治理的经验与实践以及核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专家组成员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谢维和、万俊人、王振民、杨永恒)

谢维和等专家组成员充分肯定了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组报告及课题研究报告的系统性和指导性。与会专家围绕报告中大学治理的目标、主体、治理体系内外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

谢维和认为,要理清治理体系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在大学治理结构上要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在运行模式上强调治理的共治、共建、共享,充分体现清华大学在治理体系建设上的格局。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指出,要处理好工作报告完备性与重点特色之间的关系,梳理大学治理与社会治理、国内外大学治理的异同,同时要阐释好大学治理的理念问题,这对理解清华的精神特质至关重要。法学院教授王振民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办学治校理念,明确治理目标和定位,在运行机制上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强调广泛的民主参与,特别是完善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机制。文科处处长杨永恒从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方面对报告的框架提出了具体建议。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组、专家组、课题组成员等参加会议。

编辑:李晨晖

审核:周襄楠 吕婷

2020年12月02日 10:10: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