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坚强战斗堡垒 创建一流学科团队
——记“2014年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清华大学物理系党委
●记者 赵姝婧

图为“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清华大学物理系党委几位负责人合影。
清华大学物理系党委,隶属于清华大学党委,下设21个党支部,共有344名党员。党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系党政联席会议和研究所核心会制度,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发展王向斌等学术骨干入党。团结带领师生推动中心工作,勇攀科学高峰,铁基超导和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世界领先成果,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发现。2010年至今,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注重培养一流人才,1982年复系后培养的学生中有3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以“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年多位同学赴西藏、甘肃等西部艰苦地区工作。
清华大学物理系建系近90年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共培养了10位“两弹一星”元勋,有85位两院院士曾在物理系学习或工作过,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物理系党委以创建世界一流物理系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4年,物理系党委被评为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加强党的建设,服务教学科研
“当前,物理系的教学科研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再迈一个新台阶有相当难度,党的建设是物理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凝聚人心的迫切需要。”物理系党委书记庄鹏飞指出。“系党委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在全系创造了积极向上、勇创一流的工作气氛和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物理系党委在党建工作上不断探索新道路、尝试新方法,通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研究所核心会制度,形成了系所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党组织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使党组织有机融入中心工作、有效发挥作用。
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物理系党委长期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的工作作风。
“从帮助新进教职工了解清华、了解物理系,到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生活;从举行新进教职工座谈会,到为离退休教职工举行集体生日会、解决看病难等问题,我们在听取基层教职工意见、解决基层教职工思想困惑、生活困难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有力保证了物理系师资队伍的稳定。”物理系党委副书记张卫华说。
形式多样的支部特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增强了党组织活力和影响力,在全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组部干部三局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干部三局党支部曾两次来到物理系,与实验室的师生党员共同开展组织生活,热烈讨论科学工作方法;物理系本科生党支部也曾组织党员前往中组部参观部史、部风,并开展学习交流,起到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效果。
一支优秀的科研和师资队伍的核心需要优秀的党员队伍来支撑和带领。物理系党委继承清华党组织“两种人会师”的优良传统,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
王向斌20年来始终追随党的脚步,矢志不渝,“一个知识分子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还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信仰的引导和支配下,把心中自发的爱国热情化作有序的爱国力量。”王向斌说,“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是基于我内心深处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我在清华找到了党组织,党组织就是我的家”。时任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曾亲自与王向斌谈话,并参加其入党发展会。
“我们特别关心党员青年骨干教师发展成长,通过组织老教师传帮带、给青年骨干压担子等多种方式,培养锻炼了一批青年教师骨干力量。同时,积极引导系里的学术骨干向党组织靠拢。系党委将其作为常态工作,由党委委员专人负责,定期一对一沟通,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 物理系党委副书记薛平说。
着眼未来,努力培养一流人才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物理系党委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重点、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线积极开展工作。
鼓励同学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支教,是物理系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传统特色活动。“多年来,一代代的学生前往青海、贵州、云南、广西等多地的贫困山区,通过实地支教,不仅能树立学生爱国、爱党的崇高信念,同时能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张卫华说。
一名支教归来的物理系学生感慨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在为期8天的青海贵德支教之行中,我们齐心协力,教孩子们知识,给他们讲人生,进行励志教育。我们还前往学生家中,深入了解西部基础教育的现状。支教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没有结束,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和自身的发展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段经历永远铭刻心间。”
值得一提的是,“两弹一星”系列教育活动始终贯穿于物理系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当年轻的学子刚踏入校门的时候,观看“两弹一星”主体电影会是他们的首堂课程,以此希望他们思考成为一个清华人应担起的责任与使命;此外,还通过开展系史教育、参观院士墙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而在毕业之际,“叶企孙奖”、“吴有训奖”和“任之恭奖”是物理系三项最高荣誉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同学们成长的肯定,更是希望当他们走出校园之际,仍然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祖国荣誉感。
每年,物理系党委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国家相关重点行业和单位参观交流,与物理系系友和各领域的人才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成长故事和个人事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自身未来,以及对国家整体发展的深刻思考。
物理系的毕业生中,已有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毕业的本科生中,已有8位获聘国外著名高校的助理教授。2000~2013年,物理系共有1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物理系党委号召同学们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如今,每年就业的学生中到重点单位工作的占70%,近年来还有多位同学响应号召,奔赴西藏、甘肃等西部艰苦地区工作。
物理系的学生党建工作多年来一直获得学校好评和奖励。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近年来曾获得“清华大学先进党支部”、“清华大学先进集体”、“林枫辅导员奖”、“一二•九辅导员奖”、“清华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物研09班集体和物研10班集体还分别荣获2011~2012年度和2012~2013年度“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瞄准一流,勇攀科学高峰
物理系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基础科学创新,立足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和引领未来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物理系创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和资源环境,先后吸引一批优秀学者加入物理系。现有中科院院士9人,其中有5名党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其中6名党员;教育部长江特聘计划教授8人,其中4名党员;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3位北京市教学名师,全部是党员。
“物理系的几任领导班子始终瞄准学科前沿和人才培养,为物理系的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前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在完善物理系学科布局、引进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作了奠基性的工作,2008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物理系的基层党支部书都是由各学科、各年级中业务突出、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这为物理系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庄鹏飞指出。
如今,物理系在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方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铁基超导和拓扑绝缘体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
最引人关注的是,清华大学副校长、物理系前系主任薛其坤院士和现任系主任陈曦教授等党员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拓扑绝缘体和高温超导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2013年在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在实验过程中,团队遇到了种种难题,数次举步维艰。党员教授带头,精诚合作,协力攻关,日夜奋战,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0年至今,物理系共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1项,以及陈嘉庚科学奖1项。仅2013年上半年,物理系就在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科研论文3篇,居全国高校之首。
“这些成绩,既是对我们以前工作的肯定,也为物理系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物理系党委的工作要继续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将继续努力,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的各项精神,为建设世界一流物理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庄鹏飞说。
(清华新闻网6月27日电)
编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