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开展挑战性示范课程建设

记者 王冰冰

  按照授课要求,在总共四天的80多个小时里,被分为8个小组的同学们要分别完成挑战性课程的艰巨任务——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我国南海海域板块抬升,出现一座新无人岛A,你们的任务就是合作开发物资运输投放系统及制作商业勘探开发计划,以取得风险投资赢得竞标。”

  2013年1月14日,正值清华大学本科生放寒假的第一天,来自工业工程系、精密仪器系、新闻传播学院和美术学院等20个不同院系的78名本科一年级学生却刚刚开始迎接新的挑战——这门名为“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的课程是清华大学为在校本科生所开设的挑战性示范课程之一。

  为了迎接挑战,一些小组采用了轮休方式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车轮战”。这是学生在第一课堂面临的全新而严峻的考验。

挑战性与“做中学”

  航空航天学院钱学森力学班2010级本科生贺思达参加了这次挑战性示范课程,他说自己真的“用短短四天时间挑战自己,做到了自己觉得做不到的事。”“在66小时45分钟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有专业知识与经验,还有管理方法与技巧”。回忆起参加挑战性课程的经历,贺思达说:“当时急于要挑战自我,就毫不犹豫报了名。那四天里每天几点睡、几点起、工作几小时,都记得清清楚楚:第一天是凌晨1:30睡,第二天2:00,第三天3:15,连续三天1:30之后。每当听到主持人报出的时间控制节点,自己脑子里首先萦绕的就是三个字‘不可能’,感觉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随着主持人发出‘开始’指示后,就只好迅速转到思考‘怎么办’上,奋尽全力、争分夺秒。最终,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一个个‘问号’变为‘感叹号’时,心中的声音告诉自己,我完全可以超越自己。”

  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2011级本科生刘文东参加了电子设计工程实验课,这是一门赛课结合的挑战性课程。在准备课程和赛事的过程中,他发现大部分知识在电类院系开的基础课中都学过,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理论要真正应用到电路板上,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没法完全按照理论,就需要做出非常大胆的改进和尝试,这也是我们得到最大锻炼的东西。

  水利系本科生张红曾谈到参加挑战性课程的感触时说“如果让一个缺少技术基础的人,在第一课堂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学 ,可能不太现实,因为老师的课程不可能安排那么紧。但如果在动手的情况下,有了兴趣、目标和紧迫感,就会效率很高地学到东西。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还解决了自己眼高手低的问题。”

  工业工程系硕士生彭德宇认为:“参加挑战性课程帮助自己构筑并完善了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平衡性、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实现了全面综合学习效果的提升。挑战性课程学习应该是全方位学习的过程 。首先是纵向学习过程,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过程的本身就跳出来,针对学习过程做再设计,这是对学生的极大锻炼。挑战性课程同时又是横向的学习过程。因为课程是跨学科的,使得同学们在学习的储备和执行的全过程中,需要有各个院系参与其中,不同学科相互交流,不同专业的同学从不同角度给出建议。”

挑战性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3年6月8日,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在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系列调研—挑战性课程参与学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挑战性课程的开设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观念上的探索与转型。课程的挑战性主要体现在素质的内化、动手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求学过程的磨炼上。希望同学们通过挑战性课程的学习,获得自强自立与学术自信。”

  2012年,清华首次提出并启动了“挑战性示范课程”的建设,计划在未来3年内,建成20门校级挑战性示范课。从2012年开始,清华大学陆续启动并支持了4门挑战性示范课程,每门课程平均支持经费为10万元,包括:工业工程系顾学雍老师的“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航院高云峰老师的“趣味力学试验及制作”、航院张雄老师的“有限元法基础”和自动化系赵千川老师的“线性系统控制工程”。这些“挑战性示范课程”在第一课堂开展基于挑战性项目的研究训练,有效提高了第一课堂的挑战度。

  “对比国内外教育差异,出国留学生感受最明显的往往是,在国内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容易忘’,而在国外课堂上学的东西‘记得住’。这种差异背后显现的是国内高等教育在学业挑战度方面的不足。国内很大一部分第一课堂采用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授课模式,学生‘学的容易,忘的也快’。清华开展的挑战性示范课程的建设正是为了弥补这种差异。”教务处副处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孙宏斌教授如是说,“从2008年开始,我在学校呼吁建设挑战性课程,希望以此为引领,提高第一课堂的学业挑战度。我个人理解的挑战性课程的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第一课堂资源,通过做中学,完成知识的集成和综合运用。这类课堂的生师互动水平高,每堂课都让每位学生出一身汗,学生沉浸其中,深度感受体验式学习和自我挑战的快乐。一门设计良好的挑战性课程应当触及科学前沿和人类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建立学术自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早自1996年,清华大学SRT计划的开展,就是采用第二课堂的实习实践和学术活动来提高学业挑战度。2012年以来,清华大学启动的挑战性示范课程又是一项旨在提高学业挑战度、提升学生学术兴趣和创新精神、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益尝试。挑战性课程通过“做中学”的方式,针对第一课堂进行转型,从以前的关注“教”转为更多地关注“学”,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提升型的转变。清华作为全国顶尖学府,要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积极引领性作用,带动高等教育内涵和质量的提升,希望通过第一课堂的挑战性课程与第二课堂的SRT计划的相辅相成,使更多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与快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新闻网7月11日电)

编辑:襄 桦

2013年07月11日 08:52:2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