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一书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新闻网7月11日电(记者 范丽)7月9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主楼327会议室举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教育部社科司巡视员徐维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赵剑英,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樊建新,首都理论界知名专家沙健孙、梁柱、周新城、杨瑞森、田心铭等,以及参与《问道》一书写作的作者等2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泰教授任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冯虞章教授任副主编。全书共三编十五章,约70万字,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从总体上把握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对个别社会思潮的专章分析相结合,从纷纭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若干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复出现、事关改革开放方向道路,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分十章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把引领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高校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相结合,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内涵和有效途径。全书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与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锋进行梳理、介绍、分析和评论,努力体现党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可读性、辩论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是一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力作。

图为邓卫向《问道》一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记者 智斐 摄
邓卫在致辞中表示,当今,青年学生群体是受社会思潮最直接影响的群体。清华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一直是学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相关理论、教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希望该书不仅服务于学生,更能成为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辅助读物,更好地服务于党的理论建设和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图为张全景讲话。记者 智斐 摄
张全景同志在讲话中对《问道》一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问道》是一部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的专著,书中论述了各类社会思潮产生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疆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问道》这本书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和目的。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的理论工作者主动承担以中国道路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作出不懈的努力。

图为赵剑英代表出版方致辞。记者 智斐 摄
会上,赵剑英代表出版方对《问道》的出版表示祝贺。赵剑英说,《问道》一书不仅是林泰教授课题组五年来辛勤研究、反复修改锤炼的结果,也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的多年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的积淀,是清华大学学科特色的展示。

图为林泰介绍《问道》一书的写作背景和特色。记者 智斐 摄

图为座谈会现场。记者 智斐 摄
教育部社科司巡视员徐维凡、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杨瑞森、中国人民大学周新城等在发言中也对《问道》一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问道》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梳理,对社会思潮演变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概括,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分清了理论是非,揭示了这些思潮的实质以及对我国青年的影响,阐明了高校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澄清了妨碍思想教育的各种误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云 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