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颂“两弹一星” 倡报国豪情

“青海原子城(海北)‘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会”在清华举行

        清华新闻网10月12日电(学通社记者 张诗蕴 刘畅)10月11日与12日下午,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多功能厅分别举行了两场“青海原子城(海北)‘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会”,近700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

       “原子城”位于我国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草原,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故称为“原子城”。2005年11月,“原子城”被正式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图为原子城宣讲团成员在报告会现场图文并茂的为师生们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学生记者 李钧翔

  报告会上,原子城宣传团成员、来自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讲解员们以继承和创新“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通过讲述“两弹”研制过程中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揭示了新时期继承和创新“两弹一星”精神的重大战略意义。内容分为“伟大的事业、永恒的精神”、“共和国之恋”、“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共和国不会忘记”以及“民族脊梁”五个篇章。

  围绕广大科研专家及科学家、技术工人、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等在金银滩的工作生活点滴,以及海北各族儿女为中国核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报告会客观真实、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内涵。其中第三篇章以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爱人许鹿希和邓稼先生前好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回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邓稼先从青少年时期就立志报国、铮铮风骨,到与同事们一起艰难创业、勇攀高峰的不平凡经历,以及在大漠中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到最后一息仍心怀国家、致以永恒的敬礼的感人事迹,让在场师生体会到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

 

图为报告会结束,原子城宣讲团全体成员与现场听众们合唱《歌唱祖国》。学生记者 李钧翔

  报告过程中,宣讲团成员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句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相信作为80后、90后,祖国的未来我们是扛得起的!”这句话结束后,全场更是爆发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图为报告会现场。学生记者 李钧翔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二年级的吴同学表示,在看过学校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后, 今天又听到宣讲团对邓稼先事迹的生动讲述,他感受更为深刻,再次被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打动。物理系本科一年级的杨同学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在飞机失事临难的最后一刻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着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使这份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的绝密资料完好无损。此次宣讲也启发了她对于“爱国”的更深认识:“爱国主义不是讲大道理、空道理,而是要像邓稼先、郭永怀这些英雄们一样无私奉献,积极投身于祖国事业的建设中去。”

  “青海原子城(海北)‘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会”是学校2013“马兰花开”迎新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10月10日到13日在校内的第三轮演出相呼应,推动全校师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们深入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

  编辑:范 丽

2013年10月12日 16:44: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