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走进清华大学
清华新闻网11月13日电(学通社记者 秦琳 姚一頔)11月8日下午,团中央“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分享团走基层系列活动的首场--分享团走进清华大学活动在主楼接待厅举行,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刘德扬出席活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在活动开始前会见了分享团成员一行。
分享会上,15位分享团成员和100余名清华师生围桌而坐,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张金松、北京同仁堂参茸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张鹏、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西花村党支部书记石磊和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学员曾昇铨等4位分享团成员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和生活感悟,娓娓讲述他们在迥然不同的领域中青春追梦的奋斗历程。

图为张金松分享学习、科研感受。姚一頔 摄
张金松作为全场第一位分享人,讲述了他和他所在的团队从2009年开始,经过4年潜心的研究,最终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张金松首先就霍尔效应和他团队的研究内容给同学们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们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相关成果在今年四月出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被杨振宁称为是“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第一次诺贝尔奖级别的物理学论文”。面对成功,作为论文第一作者的张金松提出了他的三点体会:刻苦勤奋,不懈努力和团队合作。
在4年的1500多天里,张金松和他的团队检测了超过一千个的样品,每个样品的高精确度要求使他们往往最快也要15小时才能完成一次测量周期。周末不休息,寒暑假轮休,只为保持实验的正常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张金松懂得了“勤奋”二字的意义所在:“勤就是不辞辛苦,埋头苦干;奋就是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他以此激励同学们刻苦学习知识,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与锻炼自己的能力。
张金松指出在四年的实验过程中,有实验的进步与优化,也有爬坡期和瓶颈,有时也会有目标遥远之感,但他和他所在的团队却从未想过放弃。“坚持不懈”是他们的信仰,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不在保护状态下的样品成为了整个实验的转机,并在2012年12月的一个晚上最终被证实出来。对此,张金松说:“与其说这是智慧的胜利,不如说是坚持的胜利。”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保证,心怀理想是成功的源泉。”张金松深感在科研中和老师、同学建立起的友谊和理念是他在“奋斗过程中最美丽的收获”。

图为张鹏分享自己的故事与梦想。姚一頔 摄
“知识因为传递而更有力量,梦想因为分享而更加美丽”,第二位分享人张鹏以他做志愿服务的理念贯穿全场。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都博物馆义务讲解员,他在十年中累计志愿服务3000余小时,为20余万人(次)观众进行讲解,影响带动100余名青年加入到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曾被评为第八届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获第二十五届北京五四青年奖章。对于他在志愿活动中获得的不菲成绩,张鹏同样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三点领悟:传承,质量与梦想。他希望他的努力能使博物馆这个承载了“国家记忆、民族灵魂和时代变迁”的地方会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游客们参观的旅游景点。

图为石磊讲述成长经历。姚一頔 摄
石磊是清华大学精仪系的校友。他的故事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2008年大学毕业的他怀揣着“干一番大事”的梦想前往江苏省任大学生村官,从老支书的助理开始做起,却发现并没有接触到任何所谓轰轰烈烈的大事。他一度感到茫然,但很快领悟到:“基层虽然事小,但也有其技术含量”。比如向负责的企业征收道路维修费,他完不成,老书记却看似简单地做好了。在这些琐事的磨练中,石磊逐渐融入基层工作和群众生活中,并迅速成长起来,他也悟出了三点体会: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做好;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能绕着走;凡事都保持一个好心态。
面对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如何让村民们有工作,生活得更好,石磊抓住了周边企业的扩建机遇,一边和相关企业“讲感情、谈需要”,一边组织村民们学习,整顿规范,最终原本不愿配合的企业点了头,村民们有了工作,而企业业务额也从原来的82万元提升到400万元。
对于毕业五年来所获得的荣誉,石磊保持着良好的心态,面对表扬不骄不躁,面对质疑努力把工作做好。“做事,只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我的村民,对得起自己就好。”石磊朴实无华的话语赢得现场钦佩的掌声。

图为曾昇铨分享人生感悟。姚一頔 摄
最后一位分享者曾昇铨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特种兵故事”。刚入伍时,他身高168cm,体重还不到100斤,先天的孱弱使他起初负重站立都有困难。凭着“当兵就要当精兵,当能打胜仗的兵”的信念和努力,新兵连三个月后的考核他拿了五个第一。曾昇铨把特种兵的训练比喻为“在刀尖上跳舞”。例如,在潜水项目上,水下28米已被称为潜水者的死亡区域,而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千般训练后过硬的身体素质,创造了团轻潜水30米的记录。曾昇铨说:“没有平时血水、汗水甚至是泪水的积淀,就不能在关键时刻一击绝杀”,作为一名特种兵,“随时都要保持战斗的姿态,以甘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和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俯身使命,报效国家”。训练时的他经历过2次骨折,5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入伍9年,熟练掌握了伞降、攀登、滑雪、狙击、潜水、爆破等12种特种作战专业技能,18次在团以上组织的考核中被评为训练尖子。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并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图为分享活动现场。姚一頔 摄
4位青年的精彩分享获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抢着提问。一位水利系大二学生问到张金松让他坚持4年的动力是什么。“内心的责任,”张金松不假思索地回答,“实验的整个进程属于团队,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懒惰而耽搁。”
一位国防生向曾昇铨抛出了问题:“部队的意义何在?您的父母对您当兵抱着怎样的态度?”曾昇铨认为,部队生活虽然单调,但对作风的培养和部队中学到的集体的力量与精神将影响其一生。至于父母的态度,他半开玩笑地说“不能回来当逃兵”,表示父母要求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两个小时的分享活动中,4位分享者的人生选择和奋斗故事感染激励了所有在场的同学。“眼泪都在眼眶里转。”化学系研二学生田倩倩这样描述自己聆听的感受,“很励志,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许多值得自己改进的地方,在将来要不断挑战自己。”
团中央“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活动旨在通过青年典型深入基层与青少年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和奋斗历程,鼓励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供稿:校团委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