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做客清华时事大讲堂讲述共和国的火箭事业
清华新闻网12月24日电(学通社记者 张婉妮)12月21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做客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第142讲,做了题为《嫦娥登月下的中国梦:我与共和国的火箭事业》的报告。本场活动由校团委、航空航天学院团委、水利系团委联合主办,同时也是团市委、市学联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弘扬中国精神、共筑青春梦想”2013北京青年微电影大赛期间的宣讲活动之一。

图为龙乐豪院士做演讲。
龙乐豪院士虽然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讲座的内容,他开场先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航天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接着,他又幽默风趣地以“一个‘70后’的老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一个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总设计师”三个标签介绍了自己。他出生在湖北省汉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年躲过日本兵的刺刀,亲历过日本兵滥杀无辜的凶残,也感受过解放军的亲切。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贫弱受人欺,民安靠国强,国强靠强军”的道理,于是在报考大学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防方向。在大学期间,龙乐豪院士怀着感恩珍惜的心,不仅在学习上刻苦勤勉,经常周末走很远的路去旧书店淘辅导书,在学生工作方面也积极参与,锻炼了出色的团队领导能力。
谈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经历时,龙乐豪院士更是给了同学们很多启发。工作的头几年,他深深地感受到虽然在学校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到实际应用时仍有很多欠缺,于是他经常到各个工作岗位上观摩学习,积累经验。在第一次火箭发射未能完全成功的情况下,龙乐豪院士和他的队伍放弃了回家过年,在现场连续苦战了70天,突破了运载火箭的世界性难题,将我国第一个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火箭的设计规范要求一个新火箭采用的新技术不应超过30%,但面对新火箭高吨位要求,龙乐豪院士勇于挑战,采用了含有70%新技术的设计,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打造出被誉为金牌运载火箭的长征三号甲。对于他在火箭研究工作中的精神,龙乐豪院士总结为“胆大心细,勇于突破”。
最后,龙乐豪院士介绍了他参与主持的九项航天长远发展的战略研究。其中包括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究,轨道转移运输系统的研制,天宫号空间站的建设等。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提出了有关航天技术方面的问题,龙乐豪院士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言辞简明有条理,体现了科研人的严谨认真。
最后,学生代表送上鲜花和礼品,向龙乐豪院士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
北京团市委宣传部部长洪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团委书记孟祥辉出席本次活动。
本场讲座是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的第142讲。时事大讲堂是由校团委主办的形势政策讲座平台。自2004年成立以来,秉承“时效性”、“高端性”、“权威性”的宗旨,通过举办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的讲座,帮助在校学生了解时事政策、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等都曾应邀前来作报告,为清华学生搭建了“处身校园,紧跟时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广阔平台。
嘉宾简介:
龙乐豪1938年7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导弹火箭专家,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主持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规划与月球探测工程运载火箭选型论证。参与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顶层研究设计,主持载人登月发展战略研究。
供稿:校团委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