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弯道超车”!
汽车系 贾英昊

车·缘
我是河北石家庄人,小时候爸爸在石家庄汽车厂工作。爸爸告诉我,当时仅河北就有数十家大大小小的民营汽车制造厂,大家都希望能够早一天开上自己制造的汽车,用这一工业制造品的结晶来证明中国的实力。当时爸爸也经常给我买汽车模型小玩具,逗我说总有一天能让我开上他自己生产的车!
走在路上,我经常拉着爸爸问:“哪辆是你们生产的车?”“哪辆是中国人生产的车?”得到的答案却是:“这是德国的奔驰。”“那是日本的丰田。”带着心中的疑惑,我慢慢长大了。
直到有一天,听说爸爸下岗了,被迫放弃心爱的工作和车厂,因为车厂经营不善,销路渐窄,濒临倒闭,据说被一个韩国公司兼并了。那时,我心中有一点小小的不解和愤怒——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开别人的车?为什么我们造不出姓“龙”的车?
车·怨
慢慢长大了,从石家庄的裕华路到北京的长安街,放眼望去,不得不承认,看到最多的还是“德国车”、“美国车”和“日本车”。家里偶尔也会讨论下买车的问题,大姨总是坚持说要买“日本车”,因为便宜经济;叔叔总是说要买“德国车”,因为坚实耐用;妈妈不太懂车,有时会突然说其实中国自主品牌的奇瑞、比亚迪也不错呀,这时大家往往不多解释,只是哈哈一笑,却没有看到我眼中的一丝“悲怨”。
我想起汽车构造课上老师曾讲过一个很巧妙的设计构思,我们问他能否应用到实践中,老师无奈地回答:“虽然想法很好,但是目前国内厂家的加工精度很难达到设计的要求,估计更多的还是在日资、德资的企业中应用。”当时课堂上一片沉寂。确实,汽车作为工业品的总成,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影响和依存的,设计不能脱离工业生产基础相对薄弱这个大的现实。而工业基础的夯实,又是一个长路漫漫的过程,怎能不让人心急!
此外,一些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没能在一开始旗帜鲜明地树立“原创精神”, “山寨”好像慢慢成为部分中国车企的固有形象,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缺乏管理宣传经验、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有待加强……一个个难题,正等待我们这些“汽车人”去破解。
车·愿
怀揣对中国车的热爱,面对急需迎头赶上的现实,我们苦苦思索着,中国汽车应该开往何方?
我的“中国梦”,就是让中国“弯道超车”!
随着学习和思索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接触到当前国际汽车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新能源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是指用电代替石油作为汽车动力能源的一种新型汽车,它以其高效、节能、零排放的优势渐渐受到国际国内的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电动汽车大致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纯电动汽车如比亚迪的E6、混合动力汽车如丰田凯美瑞、燃料电池汽车如清华在北京奥运会时研制的新型大巴。可以说,在我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们国家一直希望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针对电动汽车这一发展趋势也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如“十城千辆”电动汽车推广计划、“三纵三横”战略等。随着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900万辆,中国已经稳坐世界汽车第一大市场的位置。广阔的市场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前期推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的车企应该更有勇气进行尝试。更何况,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整体上属于一个新兴事物,国内外都还没有对其进行透彻的研究,不像之前沉淀上百年的机械技术,我们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并不处于劣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这只是一个梦吗?不!现在已经有无数人为之努力,未来还会有我和同学们的加入。我相信中国能够抓住向新能源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契机,实现“弯道超车”,让中国的道路上有更多“中国车”向前飞奔。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汽车梦!
来源:新清华 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