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副教授袁佐油画展798桥艺术空间开幕
清华新闻网4月24日电 由798桥艺术空间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中国文化创意传媒协办的“袁佐——光、色彩、空间”展览,于2014年4月19日在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展出了袁佐近两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以“行走黄山”或“黄山行”为主题,是关于袁佐2012年夏天与冬天,两次前往黄山写生的感受。2012年7月,由艺术中国组织的首届“中外艺术家对话”在黄山举行,袁佐是参加画家之一。

2012 行走黄山 IV 亚麻布油画 130cmX120cm

2012 行走黄山 VII 亚麻布油画 130cmX120cm
这些作品没有呈现出具体的形象,而是呈现出色彩演奏的交响,通过不同的色彩传递出黄山在阴天、晴天乃至雪景等不同季节、不同时刻带给人的感受。画面中时而有大块的色彩,时而有斑驳交错甚至颤抖的线条,从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笔触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饱含激情。

2012 黄山行 V 亚麻布油画 200cmX180cm

2012 黄山行 XIII 亚麻布油画 200cmX180cm
在袁佐看来,中国绘画长期受写实主义的困扰,一直以来认为画面中要有形象才是一幅绘画作品,这一理念今天正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他认为绘画也不是用手段在二维空间里表现出三维的空间,绘画仅仅是表达、传递人的一种感受。黄山烟云缭绕、时有时无的风景给了袁佐极大的表达和抒发自己想法的主题。在画展前言中,袁佐写道:“几次黄山之行改变了我,她——黄山告诉我什么是光,什么是色彩,什么是力量,什么是美丽,什么是激情。”

2014 黎明 亚麻布油画 80cmX60cm
批评家王端廷认为,在中国当今艺坛,有一批像袁佐这样的画家,他们不理会现代与当代的分野,不关心形式主义与观念主义的较量,他们只想画出纯粹的光、色彩和空间。在袁佐的“黄山系列”抽象绘画中,没有人类学痕迹的显露,也没有民族文化符号的移植,甚至不存在任何精神寓意的表达。它们呈现的是一个超越种族、民族、社会和文化的生命个体的纯视觉图像。“纯绘画”是近百年来,中国画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因为达到了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跨过了现代性这道门槛。今天,一批像袁佐这样的画家正在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
袁佐,美院基础教研室副教授、文学硕士,学术兼职:美国麻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欧美同学会美术家协会筹备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油画创作和中国艺术教育的基础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的研究。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5日。
供稿:美术学院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