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期智做客《学术之道》系列讲座 讲授科学的趣味与精神
清华新闻网6月3日电(学生通讯员 刘隽一)5月29日下午,“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姚期智院士为到场的400余名师生做了题为《科学的趣味与精神》的讲座。
姚期智首先分析了科学与发现的关系。他引用了萧伯纳的一句名言:“有的人看到自己发生的事情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并进一步提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这样发现的。
姚期智结合他在哈佛的亲身教育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几位不同学科的科学家的故事。首先是科学家格拉肖、戴维•波利策和约翰•纳什,借此告诉同学们要相信直觉的力量,不要绝对相信权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接着介绍的是来自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高德纳和杰弗里•乌尔曼。计算机天才高德纳以其专注、完美、高效的工作整理、扩展了计算机的算法知识并赋予其坚实的数学基础,。除了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就以外,高德纳还引发了科学文章排版、出版的变革,姚期智还向大家推荐了其著作《编程的艺术》。科学家杰弗里•乌尔曼则对新东西吸收很快,擅长著述,并且他认为:“聪明人不值钱,一毛钱可以买一打,重要的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
最后讲述的是“相信数学为一个社会合作的活动”的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姚期智鼓励同学们乐观对待周围的环境,每个环境都有好的一面,与人合作很重要,天才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未来总会变的更好。
讲座最后姚期智向同学们传授了改变研究方向和课题的方法,鼓励同学们跟随自己的内心和兴趣选择专业。
演讲互动环节,同学主要就“科研中效率与完美的平衡”话题与姚期智进行了交流。“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项目主任黄隆波助理教授主持了讲座。
据悉,由“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六位首席教授联袂开设的《学术之道》课程,列入“学堂计划”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列入非“学堂计划”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首席教授通过讲授自身学术成长历程、生活和科研工作感悟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志趣和理想。
演讲人简介: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教授,祖籍湖北,1946年出生于上海。他是计算机科学的国际先驱,于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图灵奖,亦是至今获得此奖项的唯一华人。
姚期智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1975年获伊利诺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他先后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75-1976﹞、斯坦福大学﹝1976-198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1982﹞、普林斯顿大学﹝1986-2004﹞。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0年选为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姚期智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上,作出许多创始性的巨大贡献,包括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开展了以计算复杂性为基础的现代密码科学;创建通讯复杂性理论、和伪随机数生成算法理论;为量子计算建立全新典范,创建量子通讯复杂性和量子安全通讯模式。
从2004年至今,姚期智任职于北京清华大学,于2007年成立了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并于2011年创建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以推动多元化的信息科学研究及教学,及发展量子计算。姚期智教授亦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为博文讲座教授。
除图灵奖以外,姚期智教授曾接受多项国际殊荣。姚教授于1987年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波利亚(Polya)奖,1996年获美国计算机学会及电机电子工程学会颁授克努思(Knuth)奖,2003年获财团法人潘文渊文教基金会颁授研究杰出奖。并于2004年获伊利诺大学工程学院特殊贡献校友奖。此外,姚期智教授亦获香港城市大学﹝2003﹞、香港科技大学﹝2004﹞、香港中文大学﹝2006﹞、加拿大滑铁泸大学﹝2009﹞、澳门大学﹝2012﹞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供稿:教务处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生编辑:长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