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隽做客清华新人文讲座
纵论老清华的外文学科传统与现代学术气象
清华新闻网9月30日电(学生通讯员 袁 杰)9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隽做客新人文讲座,为清华师生做了题为《老清华外文学科群与中国现代学术的气象——以德文学科为中心》的讲座。
首先,叶隽简要追溯了中国现代大学的源头,通过对学程大纲的解读,介绍了老清华外文系的教育理念与开阔的视野。叶隽重点解读了《西洋文学系学程大纲》制定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叶隽还讲述了西洋文学系系主任王文显先生的办系理念、责任与担当以及当时的师资情况。同时,介绍了专任外文系教授,多次出任代理主任的吴宓的课程与理想, 从中看到老一辈人文学者对在中国开办外国语言文学的远见。
随后, 叶隽通过介绍西洋文学系人才培养状况,阐释了清华德文专业的学术史意义。相比于清华园国学院的四大导师,叶隽还相应地提出了外文系五大弟子,钱锺、李健吾、陈铨、季羡林与曹禺。叶隽重点介绍德文专门化培养的学生季羡林先生、从弟子做到老师的陈铨先生。由此,他阐释了对老清华的德文与人文学术研究的理解,总结了清华德文专业的学术史意义,即一是建立了清华的德国文学教育与研究之传统;二是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并养成了具有“德国文学专业背景”的清华学人;三是孕育了现代中国引进德国资源方面的“基地功能”。
最后,叶隽引用陈寅恪先生写于1931年的著名文章《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解读中国现代学术的气象。他指出该文的核心在于强调: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
此次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四):文明与价值》的第十五讲,由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曹莉主持并点评。
人物链接:
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歌德学会会长等。曾在英、法、德等国学术机构做研究。著有专著《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德国学理论初探》、《异文化博弈》、《主体的迁变》、《另一种西学》、《歌德思想之形成》、《歌德学术史研究》等;学术随笔集有《大学的精神尺度》、《时代的精神忧患》、《中德文化关系评论集》等;编撰有《蔡元培:大学的意义》等;主编有《中德文化丛书》、《民国学术丛刊》、《留学史丛书》等;合译有《教育与未来》等。学术兴趣现集中于德国古典文学、知识史与侨易学等。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生编辑:长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