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最是体强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三届读在清华主题文化周活动侧记

学生通讯员 刘明明

  4月21日-28日,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素质教育基地”)、人文社科图书馆、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以及校研究生会联合举办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第三届读在清华主题文化周举行。此次主题文化周活动涵盖了主题讲座、真人图书馆活动、主题展览、主题电影和学生会讲等部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题在数千名师生员工及外校人员的参与下得到了共鸣与升华。

最是体强能致远

  众所周知,清华与体育从建校至今有着太多的故事与传承。4月23日下午,素质教育基地和人文社科图书馆联合推出文化周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主题讲座,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冰教授应邀以“马约翰——留给清华的文化符号”为题,讲述了清华体育的真精神,拉开了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第三届读在清华主题文化周”的精彩帷幕。

  讲座伊始,张冰带着大家回忆了马约翰先生与清华体育的传奇历史。他特别指出,马约翰先生是学习医学专业的,来清华是教授化学课程的,后来他放弃医学与化学的专业来教授体育,他没有成为专业权威,最后却成为了清华大学的精神导师。虽然很多师生对马约翰的生平比较熟悉,但张冰教授沿着历史的脚步娓娓道来,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正是在清华的沃土上,马约翰和清华的体育精神才逐渐生根、发芽和成长。

  张冰还以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或出国留学,讲述了吴宓,陈寅恪,汤用彤这三个“哈佛三杰”以及梁实秋、赵敏恒、刘菲祺等著名人物与体育相关的故事,校友们鲜活谐趣的故事也使得在场的师生们在感悟历史中领悟体育的真谛。在讲座最后,张冰以清华作为世界一流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一流人才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要具备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斗志、决不放弃的信念以及永不言败的精神。最后,他以要有敢于向书本挑战,向专家挑战,向权威挑战的“三不为”的神经,和具有灵魂与肉体都强健的体魄为目标,勉励学生们在未来成为祖国的真正精英。

心怀母校宏志扬

  一代代校友们对母校的情愫、关爱、支持以及其真品质、真胸怀是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真精神的集中体现,恰逢清华大学庆祝建校104周年之际,第三届读在清华主题文化周也把“文明其精神”作为了另一个重要主题,引导青年学子们传承起母校和校友们的光荣与梦想。

  4月25日,人文社科图书馆举办“赵元任先生文书资料捐赠仪式暨展览”拉开帷幕。

  活动首先由副校长谢维和代表学校向赵元任先生的外孙黄家林教授颁发捐赠证书,以此表示对赵家亲属慷慨捐赠的感谢。清华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介绍了这批文书资料捐赠的背景和经过,并为黄家林颁发了特约研究员的聘书。黄家林教授用大量图片展示了赵元任先生文书资料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并回顾了其父亲黄培云院士、母亲赵新那教授与清华的深厚情谊。

  赵元任先生文书资料专题展览同步开展。该批文书资料共计1000多件,由图书馆派专人赴长沙整理著录并取运回校,其中包括1915年创刊的中国《科学》杂志第一至四卷合订本,赵元任先生从14岁起至90高龄辞世长达76年的日记全套复印件,与众多学术大师、社会名流的来往书信,以及论文、书稿、曲谱、剧本和各类音像资料等。

  黄家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在珍贵资料保护方面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值得信任和托付。将赵元任先生的文书资料捐赠给清华大学,一定能够使得赵元任先生的精神财富具备更大价值。

  4月28日,赵元任先生文书资料专题展览结束之际,数十名学生代表在人文社科图书馆齐聚一堂进行了学会会讲,学生们普遍反映在主题文化周中,特别是赵元任先生文书资料专题展览中受到了教育,他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好老一代校友们的遗志与品质,好好珍惜在校时光并努力为校增光添彩。

腹有诗书气自华

  4月21日-28日,“享受悦读”专题书架在人文社科图书馆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同学们广泛的参与,掀起了同学们读书、议书、荐书的热潮。26日,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的消息传来,参与“享受悦读”的同学们自动地在人文社科图书馆一楼发起了“重温诗人”的读诗交流活动,由于原著不够,不少同学们用纸条写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等精彩诗句放在书架上作为分享。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也将主题文化周活动推向了高潮。

  4月28日下午,国防科工局专家委专家、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茶道协会会长丁武将博士做客“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在教务处副处长兼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主持下,与到场的近百年学子畅谈“人的生命资产与生命智慧,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文化素质观。

  丁武将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悟道为引,以中医、武术、道三者的相通、相融和相生为例,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培养人的历史观和系统观。在讲到中医、武术和道时,他指出三者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断地持续性的改进,认识到一定深度,都是天地的大宇宙与人的小宇宙的辩证统一。在讲到自己自幼修习的武道时,丁武将还以老子《道德经》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概括出自己在武道中以弱胜强的法宝所在,并以此激励学生们要训练好自己的微观思维与宏观思维。

  丁武将还以战略家的视野、科学家的严谨,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反观了西方文化的成败得失,并将道武医艺与现代科技融会贯通起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化现代的相关问题。他重点结合文化周的主题,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的共生与促进之关系。在与体育相比较时,他劝勉广大学子不能把自己当宠物“舒服地养”,要“艰苦地养”——养知识、养精神、养体魄。讲到即兴处,丁武将即兴表演的一套极具美感且行云流水的太极拳法,也带动起了师生们日常参与体育运动的的浓厚热情。

  随着讲座的结束,整个主题文化周也落下了帷幕。全程或部分参与了主题文化周活动的许多同学表示,“文明其精神、强迫其体魄”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清华特质,他们也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增加阅读与锻炼,传承好清华体育的真精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文化素质观,努力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和谐完整的人。

  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表示,阅读与锻炼是当前很多中国大学生普遍忽视的重要成长途径。要实现中国大学教育的创新,既要传播好“最是体强能致远”的体育理念,也要弘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中国自身的文化精神。基于此,我校近年来开设的“阳光长跑”、“真人图书馆”等活动均是有益的探索之一。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襄桦

 

2015年04月29日 17:23:2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