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研评估的方法与实践”报告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5月22日电 5月20日下午,“国际科研评估的方法与实践”专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该报告会是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系列报告会之一。报告人是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中国区首席科学家岳卫平博士。

岳卫平博士作报告。记者 张 宇 摄
岳卫平博士从全球科研和决策机构面临的挑战讲起,指出了科研评估的重要性。政府关注国家间的科技实力对比,资助机构分析基金项目的产出和影响,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战略决策常常采用科研评估。
科研评估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的同行评议是采用小范围内,自下而上的视角,基于主观认知和判断,并受较早以前研究成果的影响。而定量的绩效分析是采用全球化,自上而下的视角,加权的、相对的度量方法,能够揭示最新研究的贡献。定量分析并不是要取代专家(同行评议),而是为了能够对研究工作进行观察和评论。有时两者均要使用。
岳博士还介绍了定量评估指标的演变、定量评价基础指标与思路,概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日本、巴西等国的科研评估体系,重点讲述了基于事实型数据的定量科研评估。她认为对使用引文分析来进行定量评估的效果来说:基础研究优于应用研究,整体评价优于个体评价,长期评价优于短期评价,相对指标优于绝对指标,多指标优于单指标。
岳博士还从学者个体、研究机构、学科发展等不同层面展示了具体评估的实践案例。比如,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分析时,可以采用发表论文数、引文影响力、H指数、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指标CNCI(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文献的期望被引次数)和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指标JNCI(论文篇均引文数)等多个指标来综合评估。

报告会现场。记者 张 宇 摄
清华大学科研院、文科处、学科办、人事处、政策研究室、研究生院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学院等院系老师50多人参加了会议,并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会议由科研院、文科处主办,科研院成果办王燕主任主持。
供稿:科研院 编辑:蕾蕾 李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