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改革与发展战略”系列座谈会(工科2组)举行
清华新闻网7月2日电 6月24日晚,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科研改革与发展战略”(工科2组)座谈会在工字厅召开。

座谈会现场。
本次会议是学校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系列会议之一,是工科教师代表的第二次座谈会,也是本系列座谈会的第五次。本次会议目的是要听取教师对学校工作特别是工科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起分析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校党委书记陈旭、常务副校长程建平、副校长薛其坤、校长助理尤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薛其坤主持会议。
参会的教师们围绕学校办学方针、学科建设和工科发展展开了认真的讨论。
材料学院柳百成院士认为,在工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清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进一步发扬工科优势,避免工科的“理科化”趋向。电机系卢强院士认为,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更要立足中国发展需要,要看能不能为中国重大的工程、国防、环境等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建筑学院江亿院士认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要更多地支持大的科研团队的组建与发展、支持面向国家需要的交叉研究和大团队科研,要避免“科研个体户”的情况存在。
多位教师在发言中表示,清华工科的发展要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主要目标,对工科教师的考核要契合工科发展的实际,要平衡工科教师发表论文与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关系;要认真思考有些院系人才流失、青年教师成长壁垒问题;在交叉学科的科研方面,学校的体制机制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易于组织交叉团队等。
陈旭在座谈会的最后做了总结。她肯定了第17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开幕以来的各项工作进展,并指出:在学校建设中要处理好“世界一流”和“中国特色”的关系问题,抓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作出贡献,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行业、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科技体制也在深化改革,清华工科的发展需要面对新的挑战、探索新的模式。对于学科建设,学校强调文理工要各自遵照学科的规律来发展,院系应在学校大框架下制定出符合自身学科发展特点的标准。在这次综合改革的过程中,部分资源及其管理将下移到院系,给院系更大的自主权,促进院系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电子系牛志升、自动化系张学工、微纳电子系钱鹤、环境学院黄霞、热能系姚强、信息学院张佐、软件学院王建民等教师出席座谈会。人事处、科研院、学科办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供稿:科研院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