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举行2017级本科新生代表座谈会
校长寄语——世间数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清华新闻网8月24日电(记者 徐静)8月24日上午,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结束后,清华大学在工字厅举行新生代表座谈会。校长邱勇、副校长杨斌、党委副书记过勇来到同学们中间,与大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邱勇认真聆听了每位同学的发言,并从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追求真理与美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说:“听了大家的发言对大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觉跟大家的距离又近了一步。清华今年共录取中外学生3700多名,很高兴同学们加入清华,成为清华园的新主人。”
邱勇向同学们介绍了清华近两年来在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他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巨大变革的时代,2020年清华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和推动发展。清华应该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清华人不仅要为国家做贡献,还要为人类做贡献,这是一流大学的使命。

邱勇在座谈会上讲话。记者 苑洁 摄
邱勇对2017级本科新同学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重视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争取做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学校已经实现大一新生下午3:55以后不排课,给大家集体锻炼的时间;要求同学们学会游泳,学校采取一系列新举措,要将“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落到实地。二是要学会发现美,学会欣赏艺术。希望同学们摒弃社会上的浮躁心理,学会静下心来读书与生活,提升科学、人文、艺术素养,积极追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在各行各业做有能力、有思想、有人格闪光点的引领者。
邱勇用一句改编的话给2017级新生和老师们送上寄语:“世间数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他表示,清华将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好的机会,努力推动清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书,努力提升知识文化艺术素养,共同书写清华新百年的“荷塘月色”!
座谈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交流了各自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和选择清华的心路历程。大家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从艺术、科学、体育等多层面就《艺术的故事》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来自河北的庞众望同学通过“自强计划”进入清华机械、航空与动力类学习。庞众望在高二时听了老师对大学的介绍后对清华产生了热烈的向往,坚持自立自强、不向命运低头,终于圆梦清华。他希望自己能在美丽的清华园里砥砺前行、勇敢追梦。

庞众望在座谈会上发言。记者 苑洁 摄
年仅13岁的盛一博是2017级清华本科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年纪虽小,但这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却能艺术、科学两手抓,不仅在2016年全国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银牌,获得清华大学60分加分认定,最终进入清华能源类就读;在繁重的课业中努力练琴,在高一时就已经通过了小提琴十级。盛一博感慨说,高中学习练琴都很辛苦,但让自己的意志力和人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希望在清华能静下心来,放下过去所有的光环,积极践行“行胜于言”的校风,开创出自己的新世界。

盛一博在座谈会上发言。记者 苑洁 摄
来自南京的宋思琪是一名篮球特长生,从小开始学习篮球的她一直作为主力队员代表学校获得了众多荣誉,并在清华高水平运动员冬令营期间表现优秀被经管学院录取。对于自己能就读清华、加入清华女篮,宋思琪感到很自豪。她希望在清华不仅能发挥篮球特长努力为学校争光,更要全面发展,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宋思琪在座谈会上发言。记者 苑洁 摄
被计算机大类录取的袁宾雨(Hubert YUAN)是一个出生于美国的大男孩。虽然他在2016年就收到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但他选择间隔一年(gap year)来参加清华大学汉语进修项目,并在2017年被拟录取后主动写信,申请进入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简称“姚班”),经交叉信息研究院笔试和面试后获准,成为第一个进入“姚班”的国际学生。袁宾雨表示,清华的同学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最优秀的年轻人,他希望能在清华这样一所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大学里和大家一起努力,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出优异的成绩。

袁宾雨在座谈会上发言。记者 苑洁 摄
从西藏拉萨走出来的小姑娘次旦央吉喜爱藏戏和书法,被录取到人文与社会类就读的她很早就坚定了学习新闻学的志向。她希望大家能通过她的笔和镜头认识一个崭新的西藏,并以此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回报家乡和祖国。

次旦央吉在座谈会上发言。记者 苑洁 摄
通过“领军计划”来到清华并被法学类录取的谢斯丝参加了清华新生骨干训练营。虽然这已经是她在清华的第六天了,但言语中依然满满的激动和新奇。谢斯丝从小学画,很喜欢艺术,对于这次校长的赠书——《艺术的故事》她有很深的感悟,认为这本书深入浅出,用一个个艺术的故事让大家从各方面了解艺术历史和艺术的意义。谢斯丝觉得,艺术的目的是为了给生活增添美和乐趣,希望未来能在清华园里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作美,努力探索多元的清华、融入清华,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清华。
来自新疆的双胞胎兄弟左征光、左征荣,西双版纳走出来的哈尼少年周睿杨,毕业于香港拔萃男书院的林俊逸,浙江新高考改革后总分第一名王雷捷,热爱辩论的刘静远,高中化学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的谢瑾凌等同学也纷纷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故事和对未来清华生活的期待。

座谈会现场。记者 苑洁 摄
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编辑:悸寔 襄桦 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