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为大一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
勉励大家“继承传统,做新一代清华人”
清华新闻网9月1日电 8月30日晚,2017级本科生第一讲成才报告在综合体育馆进行,校党委书记陈旭为3000多名新生讲授了题为“继承传统,做新一代清华人”的大学第一课。

陈旭在报告中介绍清华人校庆日佩戴红条的传统。
陈旭娓娓道来,讲述了清华大学的历史沿革及精神文化。从利用“庚子赔款”建立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到“物质上(贫乏得)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的西南联大,从1952年院校调整成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到逐步建成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从1926年清华党组织成立以来一直不断线的发展到校庆日佩戴校庆红条的传统,陈旭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清华106年的发展历程,并展现了清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科学求真,严谨务实”“包容会通,人文日新”的文化传统。

陈旭为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

陈旭为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
通过陈旭深入生动的讲述,同学们更深切体会了清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从章名涛先生“为学与为人”的谆谆教诲,到王希季先生“零蛋与导弹”的故事,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朱凤蓉、张利兴将军夫妇,到青藏铁路勘探设计工作中“笑迎高原暴风雪,定叫拉萨连北京”的1975届毕业生,再到选择扎根青海、奉献青春的王晓英、靳力夫妇……一代代清华人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严谨求实、默默奉献,不断给清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会现场。
陈旭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目前推进综合改革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全球战略、完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珍惜并善于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助力自己的成长成才。针对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的新特点,学校去年还专门成立了国际/港澳台学生学者中心,推行中外学生在招生、培养和学位方面的趋同融合,实现国际学生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国际化。陈旭强调,今年是“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口号提出60周年,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把清华体育传统发扬光大。
最后,陈旭表示非常期待属于“七字班”的精彩,并特别向“七字班”新生提出了“七个一”的期望——大学四年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科技赛事、从事一项社会工作、开展一次社会实践、坚持一项体育锻炼、投身一项志愿服务、加入一个社团组织、参与一次国际交流”,勉励同学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祖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要求,继承学校优良传统,成为新一代的清华人!
听过报告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对清华历史与清华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向往已久的清华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坚定的信心。正在走入大学生活的七字班新生们决心以一名清华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像陈旭老师所希望的那样,努力做到大学期间的“七个一”,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科国际新生、港澳台新生参加报告会。
本科国际新生、港澳台新生首次参加当晚成才报告。从今年开始,国际和港澳台新生与大陆地区新生同时报到,同步进行入学教育环节。在大陆地区新生军训期间,同步开展国际/港澳台本科新生拓展营。
学生部、武装部和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参加报告会。
供稿:校团委 编辑:悸寔 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