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举办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专题集中培训班
第三期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班同期举办
清华新闻网12月18日电(记者 王河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月15日至16日,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文科建设处、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组织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专题集中培训。校文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陈旭,校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校党委副书记邓卫出席并讲话。

专题集中培训现场。记者 曹庆庆 摄
陈旭在总结讲话时传达了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近日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她指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开创新时代清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全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学习新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入研究新思想的实践价值,广泛宣传新思想的理论成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陈旭做总结讲话。
陈旭指出,党的十九大主题中的关键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于高等教育,就是要不忘“教育强国”的初心,牢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不忘“教育为民”的初心,牢记“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不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使命;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培养接班人”的使命;不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初心,牢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使命。
陈旭指出,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伟大的社会实践推动、呼唤哲学理论的繁荣和进步。我们一是要深入学习,原原本本地学、全面系统地学、持续深入地学、联系实际地学、带着责任地学,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二是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进头脑。三是要在校园内外、广大师生和各界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用理论指导推动时代和实践前进。面向十九大做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我们要勇于承担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代的新任务,为加强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标杆示范,为“双一流”建设探索理念模式。
陈旭指出,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时代特色、树立国际视野,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深植于优秀文化传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入回答。要传承和凝练清华风格,在目标方向上秉承家国天下的情怀,在治学精神上保持独立自由的追求,在学术风格上坚守务实求效的原则,在实现途径上弘扬融会贯通的传统。
陈旭指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育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围绕立德树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在领导机制上坚定主心骨,在价值取向上唱响主旋律,在研究导向上明确主目标,在主攻方向上瞄准主战场,在传播渠道上筑牢主阵地,在人才队伍上建强主力军,在国际舞台上引领主潮流。
陈旭最后说,希望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各单位党政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党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应有作用,面向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开启新航程、奋发新作为,为我国早日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卫做开班动员讲话。记者 曹庆庆 摄
邓卫在开班动员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给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任务,要求学校在学科发展上从重点突破走向全面提高,在办学模式上从学习追随走向开创引领,在评价体系上从主要强调人才和成果贡献走向同时强调思想和制度贡献。学校文科院系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要结合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立足新时代、奋发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孟庆国、陈池瑜、陈来、艾四林做专题报告。
在培训活动中,文科建设处处长孟庆国报告了深入推进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的举措和思考。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党支部书记陈池瑜教授就学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讲话精神、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科分享了体会和看法。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围绕“保持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专题报告。经管学院李稻葵教授做了题为“从经济实践到经济思想:试论经济学中国学派的可能性”的报告。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分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法学教育”的认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就如何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进行了系统阐述。

李稻葵“试论经济学中国学派的可能性”。

申卫星畅谈法制体系与法学教育。
16日上午,集中培训安排了为期半天的分组交流,各文科院系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科研及业务工作深入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

武康平、谢矜、龙治铭、刘惠琴、李颍、王丽平、苏竣交流发言。
经管学院经济系党支部书记武康平、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谢矜、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龙治铭、教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刘惠琴、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颍、人文学院外文系助理教授王丽平分别代表所在小组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介绍各院系单位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智库中心主任苏竣还就学校智库建设情况作了交流汇报。

第三期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班现场。
期间,第三期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班于15日晚间举办。本次研讨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多维解读与理论启发”为主题,校党委副书记邓卫和各院系各部处的10多位青年教师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研讨交流。研讨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建宇主持。

文科教师进行分组讨论。
学校12个文科院系的党委书记、副书记、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系副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课程组长、教学骨干,以及纪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研室、教务处、研究生院、文科处、国际教育办、智库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人员参加了集中培训。
供图:青山 编辑:悸寔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