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邱勇为本科生讲“形势与政策”课程:

新时代的“双一流”建设与本科教育


清华新闻网12月30日电(实习记者 李晓旭)12月27日下午,邱勇校长走进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堂,围绕“新时代的‘双一流’建设与本科教育”,为大家讲授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课。

邱勇校长为本科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记者 张宇

邱勇首先为同学们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支撑。他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出发,梳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过程,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进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变化、系统性提升、历史性成就。他还以张利兴、朱凤蓉将军夫妇扎根西北核试验基地等感人故事,勉励同学们把握时代发展形势,将个人前途、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注重人格养成,步入社会后担当属于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

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堂现场。记者 张宇

邱勇从清华大学的育人传统出发,深入阐释了一流的人才培养在新时代“双一流”中的重要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核心在于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质量。教育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教育现代化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即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双一流”建设首先在于人才培养,这是大学的“初心”。清华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并实施“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等重要育人理念。在“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战略基础上,今年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新三步走”战略。对于清华而言,“一流”意味着引领、意味着独特、意味着贡献和影响力,要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发挥作用。为此,我们要更加重视传承发展通识教育,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同学们在课上认真记笔记。记者 张宇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双一流’建设的重点是一流的本科教育”,邱勇说,“本科生阶段是开始走向成熟,为独立生活做准备,核心是成为什么样的人;研究生阶段是开始明确目标,为独立工作做准备,核心是做什么样的事业”。为此,清华推行“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推动众多一流学者投身本科教学,强调“教育要有效果,必须要有温度”,设立9项教育教学奖励,设立209种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全方位扶持,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和实验室,实施全球战略、使校园充分融合多元文化以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全面提升校园教学设施以打造“人文、绿色、开放、智慧”的育人环境,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构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就是让所有学生有更好的校园体验和感受,努力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本科生同学认真聆听邱勇校长的课程。记者 张宇

最后,邱勇介绍了清华大学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相关情况。专家组对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 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 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都予以了高度肯定。“清华大学将持续改进本科教学条件,不打折扣;不断提升本科教学理念和方法,永远在路上”,邱勇强调说。

临近岁末年初,邱勇对同学们提出了希冀与期待:一是要拓宽视野。要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初心和传统,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拓宽视野,在为国家、社会、人类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要强化实践。放眼世界,了解基层。工科、文科、理科学生都要到社会最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在实践中长知识、拓视野、增才干。三是要增强责任。超越自身的视野所见,要为他人负责任,为社会负责任,担负起清华人应有的担当与使命。

邱勇为同学们描绘了清华的愿景:“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成为反映中国社会发展、民族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成为中国教育自信、文化自信的标志;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和人类精神高地。”

编辑:襄桦 徐静

2017年12月30日 09:46:3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