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清华新闻网5月7日电 5月5日上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师生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行交流分享,集中深入学习。

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发言
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者,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因为此,中国才能在“一穷二白”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建立了世界人口规模最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显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大放光芒。
崔之元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是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是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将不同社会和不同国家的人的不懈奋斗和追求累积起来,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理想世界。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可以解决合作、协作的问题的,它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实现的。
周绍杰副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9条要求”充分地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发展新阶段,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有效结合起来。
刘生龙副教授表示,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创立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罗祎楠助理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想法,即使我们今天的治理实践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样,但是我们并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
鄢一龙副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今天,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创新,在实践和理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集体学习会现场
国情研究院在站博士后、在读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并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参会师生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指导实践,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集体学习会前的5月4日,胡鞍钢、崔之元应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国情研究院师生通过电视、互联网观看了大会现场直播,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供稿:国情研究院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