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开幕
清华新闻网7月18日电 7月14日上午,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在大礼堂开幕。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教授,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教授,清华大学原教务长、福州大学原校长吴敏生教授,清华大学数理大类首席教授、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等出席。

薛其坤致辞 殷昊 摄
薛其坤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基础科学班和学堂物理班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指出,清华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在一流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清华大学将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朱邦芬致辞 殷昊 摄
朱邦芬介绍了基础科学班20年和学堂物理班10年的发展历程,育人特色以及毕业生目前引领学术界和众多交叉创新领域的发展概况。

杨振宁发言 杨丽英 摄
杨振宁就培养一流科学家、创建优秀人才发表了看法,也提出了令人引发思考的问题。

顾秉林发言 杨丽英 摄

吴敏生发言 杨丽英 摄
顾秉林和吴敏生先后回顾了他们参与基础科学班或学堂物理班工作的情况。

王亚愚发言 常志东 摄
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王亚愚教授代表物理系发言。他谈到,物理系一直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兴趣的培养,今后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培养栋梁之材。
清华大学物理系熊家炯教授、南京大学卢德馨教授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翁征宇教授作为基础科学班教师代表分别发言,介绍了他们在基础科学班创建、发展过程中的教学和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感受。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教授曾蓓、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祁晓亮、脸书-人工智能(Facebook Al)实验室研究科学家何恺明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廉骉作为毕业生代表也在庆典活动上发言。
此次大会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主办。曾为基科班和学堂物理班授课的校内外教师代表,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6所高校的近20位老师,以及来自40所中学的老师代表共同参加了活动。庆典活动由清华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阮东教授主持。

论坛现场 殷昊 摄
当天下午,与会代表参加了“基础科学班20年·学堂班10年拔尖人才培养论坛”。朱邦芬结合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20年和学堂物理班10年的实践、育人理念以及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做了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尚仁成教授以及物理系基础科学班毕业生王刚分别发言,并与在座的师生系友就人才培养话题进行了讨论。
为总结基科班和学堂物理班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成果,7月15日到21日,物理系还举办了斯隆论坛(邀请基础科学班部分获得美国斯隆研究奖的校友进行学术报告)、交叉学科论坛、物理论坛、数学论坛、计算机论坛、天文论坛和行业论坛等活动。
背景介绍:
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创建于1998年。清华学堂物理班于2008年进入学堂计划。清华大学以培养国际一流物理学家为导向,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有志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学生。现在物理基科班和学堂物理班已成为清华物理系学术声誉的一张“名片”。
供稿:物理系 编辑:宋亮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