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陈旭调研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清华新闻网11月22日电(记者 张静 摄影 李派)11月2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陈旭到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调研,听取中心工作汇报。副校长、中心主任尤政一同调研。科研院副院长、中心副主任邓宁主持调研座谈会。

陈旭讲话

在调研座谈会上,陈旭表示,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和校内各单位的大力协同下,中心发展态势良好,着眼未来,定位高远,机制体制创新具有特色,已经取得一些有影响力的成果。就学校在交叉创新方面的工作及中心未来发展,陈旭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学校要继续支持和鼓励交叉创新中心建设,要认真总结经验,打开思路,找准关键要素,促进交叉创新;二是要加大创新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中心应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自我造血”,形成正反馈作用;四是希望中心与校内相关同类机构积极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发展。

尤政发言

尤政指出,交叉学科建设不是简单的出文件,而是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来实现。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近年来借助外部力量,积聚了校内多学科力量,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得到了北京市和国际行业领域的认可,已经成为学校交叉创新中心的典范之一。他指出,成功的交叉创新中心应至少具备四个要素,包括健康的生态、完备的平台、充足的经费以及创新的驱动力,才能实现系统级的带动创新。

吴华强汇报中心建设进展

中心副主任吴华强教授从发展规划、团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化建设、支部建设以及阶段性成果等方面进行中心建设进展汇报。中心成立三年以来,围绕“搭平台、聚人才、接项目、出成果”的建设思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前沿技术,支持学校芯片相关学科发展,汇聚顶尖人才,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未来芯片领域的跨学科交叉创新平台。

魏少军、王亚愚、施路平、刘勇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发言

与会中心PI及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微纳电子系系主任魏少军教授提出,芯片的未来发展依赖于学科交叉,中心之所以能取得当前的成绩,关键就在于交叉与开放。物理系系主任王亚愚教授从技术、人才、文化多个层面介绍了中心与物理系的良性互动,希望能借助中心平台,发现更多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实现从基础研究到芯片应用的原创成果。精仪系施路平教授认为,中心对于高精尖技术的追求成为了一种使命感,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电子系刘勇攀副教授从自身研究工作出发,分享了在中心进行交叉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参观调研

陈旭还参观了中心位于荷清大厦的办公区以及测试实验室,了解了中心最新研究成果。

党办校办、人事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

2018年11月22日 08:52:4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